從今天(18日)起,市民可以在家樂福和超市發的63家門店買到有明確來源的“放心肉”。市民憑借豬肉包裝上的追溯碼,就能在超市查詢機、手機及北京市商務委的平臺上,查到這塊肉是在哪家屠宰場屠宰等確切信息,以此來判斷豬肉來源是否正規。
現場:
掃描一下就知豬肉來源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家樂福超市雙井店的肉品柜臺。在柜臺的一角,有兩臺像價格查詢機一樣的機器。走進一看,液晶屏幕的上方有幾個字——“放心肉追溯查詢終端”,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調試。不一會兒,液晶屏上出現了一個界面,左邊是商品碼查詢的搜索框,右邊是一個九宮格的數字鍵盤。
“有了這套觸摸查詢系統,豬肉的來源一清二楚。”工作人員一邊說著,一邊從肉品柜臺里取出一個用盒子分裝好的一塊五花肉,把包裝盒上的條形碼放在屏幕下方的一個“攝像頭”前。“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個攝像頭,而是一個條碼識別系統,不用接觸,就可以掃描標簽上的信息。”
“嘀”的一聲,屏幕上商品碼查詢的搜索框內已經有了一串數字“2131130032529”,工作人員在屏幕上按下“查詢”,彈出一個新的頁面。頁面最上方是剛才掃描進去的商品碼,以及批次碼。中間是屠宰信息,包括屠宰企業來源、屠宰日期等。下方是超市信息,包含有超市名稱和供貨商、收貨日期等,其中有一個參數是此次收貨的重量:1450公斤。頁面的最下方有一行字“你購買的放心肉來自于已備案養殖戶”。
技術:
智能電子秤防豬肉摻假
“這個體系與以前的可追溯體系不一樣,從屠宰、運輸到售賣的全流程平臺由市商務委搭建,方便政府對各流程的監管。”研發企業的負責人說,這項工程主要依靠激光打碼和物聯網、射頻識別等技術,真正實現了豬肉的全程追溯。
據悉,生豬進入屠宰場后就將登記供貨商信息、入場信息、檢疫證號等,通過與生產線上的射頻識別系統進行關聯,追蹤從屠宰、批發到零售的全過程。在屠宰場屠宰后,將運用北京志恒達公司自主研發的激光灼刻標識技術在豬肉的肉皮上打碼。
“運用激光打碼,一頭豬的成本只需幾分錢,省去了傳統蓋‘藍章’的人力成本和耗材開支。”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從生豬入場登記到激光打碼等一系列環節,都與市商務委的平臺聯網,每一頭豬的激光碼都由平臺系統生成,都是唯一的。批發商到屠宰場批發豬肉時,購買的總量、批次等信息都在平臺上有記錄。
他舉例說,某超市從順鑫鵬程購買了一批1450公斤的豬肉,對肉品進行分解后,在超市中若干臺與市商務委平臺對接的智能溯源電子秤上稱重計價。“這個秤有兩個優點,一是會得到平臺分配的可追溯碼,二是會自動記錄零散包裝的總重量。一旦超過1450公斤,秤就不工作了。”這位負責人說,這個舉措,可以防止個別商家將非法渠道的豬肉混入正規豬肉中售賣。(記者 董長青 孫超逸)
相關新聞
短信電話上網都能查
據悉,這項工作目前還在試點過程中。在家樂福和超市發,近期只有部分品牌的豬肉進入了“放心肉”工程,牛肉、雞肉等生鮮肉尚未進入這套體系。
未來市民查詢“放心肉”,除了“放心肉追溯查詢終端”外,還可以通過電話、短信或上網的方式,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掌握豬肉的質量和來源。不過,市民一定要注意保留豬肉包裝上的條形碼,因為上面有查詢所必須提供的商品碼或可追溯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