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鐵地上線與居住、醫療、文教、科研區的敏感點水平距離在50米以內,就需要采取噪聲控制措施。北京市質監局昨天(11日)表示,北京市首個地方標準《地鐵噪聲與振動控制規范》將于4月1日起實施,這是本市針對地鐵噪聲污染控制的首個標準。
據了解,該標準是為今后地鐵設計和建設部門出臺的規范性文件,地鐵設計和建設部門需根據地鐵線路的實際情況選用。標準對各種控制地鐵噪聲的方式作出規定,其中包括:距離地鐵近側軌道中心線30米內若有高層敏感建筑物,或非封閉式達不到降噪要求時,宜選擇封閉式聲屏障。若需使用的聲屏障高度超過5米,不宜使用直立型聲屏障,可利用等效高度的方法將聲屏障上部做成折形或弧形。
該標準還規定,采取何種控噪措施要首先以保證地鐵運營安全為前提,并遵循優先距離控制(埋深)的原則,地鐵建設應按照線路兩側土地利用規劃,預留采取控制措施的條件。據了解,既有地鐵線路中,多少都存在噪聲問題。其中地鐵1號線由于采用深挖的方式,且線路選在長安街上,所以抗噪效果最好。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今后通過距離控制來實現降噪并不現實,因此,將來建設的地鐵采用最多的還是其他控制噪聲的措施。
■鏈接·噪聲控制措施主要種類
加裝聲屏障
距離地鐵近側軌道中心線30米內若有高層敏感建筑物,或非封閉式達不到降噪要求時,宜選擇封閉式聲屏障。若需使用的聲屏障高度超過5米,不宜使用直立型聲屏障,可利用等效高度的方法將聲屏障上部做成折形或弧形。
地下線振動減振
地下線地鐵減振分初級、中級、高級、特殊減振措施4個級別。除減振措施外,宜通過線路平面走向及埋深的合理設置來躲避敏感目標,并結合規劃、拆遷與功能轉換,設置隔振溝、隔振墻及建筑物防護等綜合措施進行減振。
加裝隔聲窗
隔聲窗的設置、防火等級、安全等都需要符合相關標準。隔聲窗的開啟方式應選用平開形式;當在中高層、高層及超高層建筑中使用時,隔聲窗的開啟方式應使用內開形式。《地鐵噪聲與振動控制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