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北京:保健養生機構不能針灸 不得診療和賣藥

2012-03-1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本市試點中醫養生機構準入制 首批兩家掛牌

    足療店號稱能治頸椎、失眠;美容院號稱能治各類疾病,中醫養生保健市場魚龍混雜。今年,本市將出拳整頓這一亂象。昨天(18日),養生保健機構準入制在東城區啟動試點,本市制定完成首份“中醫保健養生機構準入標準”,兩家機構通過評審,首批掛牌。

    近年來出現的“養生熱”不僅帶火一批養生專家、養生節目,也使不少美容、洗浴機構看到新商機。“這個行業比較亂,什么都叫養生機構。”首批通過準入審查的頤生苑有關負責人說,“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應該經過培訓,以足底按摩為例,如果按摩的穴位或按摩順序不對,不僅治不了病,反而還可能帶來疾病、損傷。”東直門醫院院長王耀獻表示,中醫養生保健的快速發展是從2000年前后開始的,此后出現了一些夸大療效、服務質量差等問題,市場無序,使顧客利益受損。

    今年年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了包括北京市東城區在內的21個地區作為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準入試點地區。昨天,試點邁出實質一步,《東城區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機構行業管理辦法(試行)》制定完成,這也是本市首次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準入門檻。其中對養生保健機構的服務項目、營業面積、人員資質進行全方位規范。

    東城區衛生局副局長劉清華介紹,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可以開展的服務有八項,包括中醫藥健康咨詢,推拿按摩,熏洗,艾灸,帖敷,拔罐,刮痧,其他以中醫理論、理念為指導的各種物理方法、自然療法、藥膳養生等。

    保健養生機構不能開展針灸等有創傷性質的服務,不得從事診療和藥品銷售等活動,禁止使用危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方法或手段。

    “養生保健機構只能進行身體調理,疾病預防,不能治病,只有醫療機構才能進行疾病治療。”劉清華說,“一旦發現顧客有疾病問題,保健機構應推薦患者到醫療機構進一步治療。”

    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研究中心臨床基地的頤生苑,以及北京康迪嘉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首批掛牌的中醫養生保健準入試點機構。雖然,這種準入標準還不是強制標準,但掛了牌就等于獲得了官方認可,今后市民想找正規的養生保健機構,認這塊牌子即可。有關部門還希望通過推動立法使之能強制推行。

    東城區衛生局表示,符合條件的機構,可以向東城區預防醫學會提出準入機構申請。專家驗收合格后授予相應證書,準入機構有效期為兩年。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受到行政機構處罰的養生保健機構,由預防醫學會負責收回證書或公示證書失效。(記者 方芳 實習生 王國強)

    新聞延伸

    探訪:不是診所卻能治病?

    “咱不用考醫療資格,我這手藝都是祖傳的。”昨天下午,小西天一家足道店的老板說。這是一家設在居民樓底商的店鋪,不是診所,卻號稱能按摩、正骨,甚至中醫治療頸椎病、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骨科疾病。

    約50平方米的店面,除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及人體脈絡圖外,并沒有張貼任何資格證書。穿著青色夾克的中年男子,是該店老板兼正骨師傅。他在給記者做診斷時,僅是沿脊柱從上到下做了約兩分鐘按壓,便得出結論:“脊椎側彎,也就是高低肩。”“這要在醫院,沒幾千元矯正不了,我矯正一塊骨頭只收268元,保管按摩好。”

    很多美容、足療機構明明不是診所卻聲稱能治病。從積水潭小西天牌坊往西,步行不到500米,有好幾家美容、按摩、足療小店,均聲稱可以治療各種身體疾病,但店內也都沒有張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還有一些美容院干脆把招牌改成養生會館。

    家住霍營的魏先生不久前在小區理發店做了兩次號稱能治失眠的推拿,“現在還沒感覺到效果。倒是背疼了好幾天。”

    調查:養生服務滿意率僅兩成

    僅東城區帶“中醫”、“養生”、“保健”字樣的機構就不下1300家。東城區預防醫學會會長陳立泉談到:“中醫藥養生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一朵奇葩,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一簡、便、廉、驗的技術沒有得到很好發展,甚至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加以玷污和破壞。”

    東城區曾問卷調查公眾對養生保健服務的滿意度,調查包括養生保健機構服務技術水平的評價、對資質的要求、現有養生保健項目是否能滿足需求、還需開設哪些項目等。

    調查結果顯示,78%的被調查者對目前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感到一般或不滿意,認為目前的養生保健機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僅有22%的被調查者表示滿意。

    詳解門檻

    分級:養生機構分三級

    東城區衛生局副局長劉清華表示,中醫養生機構將根據服務能力分為一、二、三級。

    養生保健機構可提供的八種服務項目中,一級機構必須提供兩種及以上服務,二級機構必須提供三種及以上服務,三級機構必須提供四種及以上服務。

    硬件:店面至少50平方米

    試行辦法規定,一級機構經營服務場所建筑面積不得低于50平方米;二級機構不得低于100平方米;三級機構不得低于150平方米。同時,必須設立單獨的消毒房間,公共用具和服務器具應當有專人負責保管,確保一客一換。

    須在大廳醒目位置懸掛《營業執照》、《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國家規定的證照,以及在職人員情況介紹,養生項目最短服務時間,監督投訴電話等。

    人員:培訓合格才可上崗

    試行辦法規定,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從業人員不應少于3人,從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工作人員應參加國家勞動部門認可的機構培訓并考核合格,同時具備東城區預防醫學會或經其認可的中醫藥專業機構培訓證明。

    目前,東城區預防醫學會與東直門醫院簽署委托培訓協議,東直門醫院將為養生機構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試行辦法規定,一級機構中至少有1名中醫院校畢業的服務人員;二級中醫養生機構中必須有1名大專院校以上畢業人員;三級中醫養生機構中則必須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的專職人員或聘請有中級職稱以上的中醫醫師定期進行服務指導和技術管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