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公租房設計指南和住房標準設計圖集昨(20日)起征求意見
在30平方米以內實現所有的基本居住需求;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住4人以上的住戶;房屋邊角都可以進行收納,幾乎所有戶型都配備了陽臺……昨日(20日)晚間,市住建委首度對《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設計指南》和《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標準設計圖集》的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公示,這兩份經由諸多住宅設計專家規劃、設計、總結的文本,將成為指導本市公租房住宅建設、管理、維護和改建的標準類文件。
據了解,圖集中一共包括9大類、30種設計圖,面積最小的戶型不到30平方米,六成以上均是40平方米的小戶型。市民可登錄市住建委網站查詢,并依照網站所提供的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單人臥室不小于5平方米
30平方米內雖然要實現居住、就餐、洗浴、入廁甚至社交的需求,看上去有點小,但指南中對最基本的使用空間最低標準線,還是有所要求。其中規定,單人臥室應不小于5平方米,雙人臥室不小于8平方米,廚房不小于4平方米,衛生間不小于3平方米,陽臺不大于4平方米。相關設計師表示,制定這些最基本的底線,是為了滿足住戶的基本居住需要。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本市公租房建設的全過程都將實現標準化。由于此前本市曾經發布規定,兩人以上被保障家庭優先供應產權式的保障房,因此在公租房指南里,小戶型的占比相當大。
其中,一種整體呈“L”型的樓棟方案中,小戶型比例達到了92%。“專門的青年公租房、或者是產業園區僅用于過渡的公租房,都可以采取這種方案。”規劃人員說。
相近公租房可合并分解
隨著城市的發展,如果不再需要小戶型的公租房,這些數以十萬計的小房間怎么辦呢?圖集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嘗試著在兩戶之間不使用承重墻,或者留出工程施工洞,一旦被保障人群的需求發生變化,臨近的小戶型可以拼接成一體。”設計師說。
記者在圖上看到,由于一些戶型呈現的是鏡面對稱,也就是相鄰的兩戶客廳相鄰,因此只要打掉兩個客廳中的墻面,就可以實現一個大客廳。同時,一間房屋中的廚房和衛生間也可以全部拆除,擴大居室的面積。
雖然圖集中的部分一居室戶型出現了純北戶型,但這些戶型只用于單身人士的臨時過渡,一旦這些戶型不再需要,可以立刻與周圍戶型結合,成為一套朝陽的房間。
而分解的方案更容易讓人看懂,一些封閉式的廚房,可以拆墻分解成為敞開式廚房。一些單人臥室可以直接拆墻,擴展餐廳和客廳的面積。
60平方米可住4人以上
圖集中,公租房戶型建筑面積鎖定30至60平方米的多種戶型。其中廳室合一的單居戶型建筑面積為30平方米左右,一般居住1到2人;小戶型40平方米左右,居住2到3人;中戶型50平方米左右,居住3到4人;大戶型在60平方米以下,居住4人及以上。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本圖集中,單套面積為4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占到了其中的60%以上。
近日,住建部也發布了一部分優秀的公租房設計方案,其中最小的戶型建筑面積只有不到34平方米,而北京的最小戶型為30平方米以下。
在圖集發布的這些戶型里,最小的一套公租房,套內使用面積僅有20.65平方米,陽臺面積有2.28平方米,整套的建筑面積為29.5至32.27平方米。
進門左手邊是敞開式廚房,右手邊是衛生間,衛生間再往里是就餐區和一張雙人床,雙人床對面依次是矮柜、電視柜和大衣柜,最里側就是一個小陽臺。
圖集中最大的一套公租房是個三室一廳,套型建筑面積可以達到56.23至61.50平方米。進門后左邊是敞開式廚房和就餐區,電視安放在就餐區內,右側是一個3.91平方米的衛生間,浴室和洗手池、馬桶隔開,實現了干濕分離。
這個三室一廳最有意思的是,在靠近陽臺的位置左側是一個足有9.28平方米的雙人臥室,而右側的兩個單人臥室則重疊了起來,用推拉門隔開。住戶如果要進入最里側的單人臥室,得從另外一個單人臥室中穿過。
單人公租房120戶一梯
公租房整棟樓的形態將成為“I”型、“一”字型、“口”字型和“L”型,每層將不低于6戶;只有一個天井的公租房,整樓每層不能超過16戶。
市住建委公租房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由于公租房面積較小,在樓棟設計時,戶數有所增加,因此電梯承載的戶數也隨之增加。
在征求意見稿中,公租房標準層的設計戶數,大、中戶型為主的樓棟不宜低于4戶,以單居、小戶型為主的樓棟不宜低于6戶。
其中規定,單人公租房樓棟中,每100戶至120戶配一部電梯,用地緊張時可120戶至140戶配一梯;其他公租房每60戶至90戶一部電梯;用地緊張時可按90戶到100戶配一部電梯的標準執行。但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設計時要具體考慮到類似于發生安全事故電梯能否滿足大量人群的逃生要求。居住戶數比較多的樓棟,也會增加電梯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