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背后的“黑色”腐敗——對幾起園林綠化腐敗案的追蹤與反思
一株普通的榕樹,在賬面上身價高達10余萬元;一項實際支出60多萬元的城市綠化工程,賬面支付款卻“瘋長”到了150多萬元……當前,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特別是當前地方政府政績園林綠化投資沖動,大樹進城、名木進城使園林綠化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行業,也成為了腐敗的高發區。
記者通過對云南、廣西等地曝出園林綠化腐敗案進行調查采訪,揭開了隱藏在“綠葉”背后的“黑色”腐敗。
麗江“賭神局長”、防城港“窩案”……綠化腐敗頻發
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園林綠化局原局長趙桂強因收受賄賂55萬余元,并有161萬余元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日前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3年。
調查表明,自2005年7月任古城區園林綠化管理局局長職務以來,趙桂強利用職務之便,在麗江市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發包和實施過程中先后多次非法收受賄賂款物共計55萬余元。另外,趙的財產和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他家共有資產折合人民幣340余萬元,扣除其債務47萬元后,仍有160余萬元無法說清來源。
法院認定了趙桂強多項受賄事實:2010年至2012年1月,麗江紅太陽園林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某在承包園藝綠化工程中先后4次行賄趙桂強共計22萬元;2011年至2012年1月,麗江市古城區束河辦事處安樂村和某在實施古城區園林綠化管理局發包的部分園林綠化工程中,3次行賄趙桂強2萬元、1萬元、5萬元……
面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趙桂強在庭審時竟辯稱自己“搓麻將贏了30萬元”,引來網民譏諷。
近年來,重慶、杭州、郴州等地均曝出了園林領域的腐敗案。廣西防城港市園林管理處一名主任、兩名副主任及一名會計在園林綠化工作中發生貪污、受賄和職務侵占“窩案”,其中管理處原主任趙莉萍在一年多的時間里,11次貪污公款170多萬元、受賄3.8萬元。
揭開園林綠化背后的隱秘腐敗交易
“一項普通綠化工程,財政預算投資200多萬元,而實際工程造價只需六七十萬元,即使是通過虛開發票套取70多萬后,也沒達到預算的投入額度。”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長鐘健針對防城港市園林處這起“窩案”認為,由于園林綠化工程領域包含較多技術含量和設計因素、采購招標無章可循、許多項目不透明,導致監管難度大,容易滋生腐敗。
——定價隨意性大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于苗木特別是古樹名木來說,個體差異性非常大,又具有唯一性,無法做到由物價部門統一定價。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門以地面以上1米左右的樹木胸徑為指標制定指導價,但樹木枝丫支數、樹冠形狀、樹高等都難以做成統一的指標,導致價格隨意性很大。
“同一種樹木、同樣的胸徑,樹冠為半冠的樹的價格可能就只有樹形較好全冠樹價格的一半,定價就看樹形好看不好看,完全沒有規范。”
一棵并非名貴樹種的榕樹,單價竟然高達10萬余元!在防城港園林綠化窩案中,一張采購7棵大榕樹的發票牽出了這一腐敗案。
——采購招標無章可循
“一般標的物會有規定的指標,相關技術參數容易確定,可以通過‘貨比三家’確定性價比較高的商品,但這一常規方式在園林綠化行業實行卻很難,留下了很大的權力尋租空間。”業內人士說。
“中國網事”記者了解到,由于當前城市綠化的巨大需求,銀杏、桂花、紅豆杉、香樟等名貴樹種奇貨可居,這樣的“大樹進城”不僅破壞了農村的生態,導致大量的古樹名木在遷移中死亡,還滋生出一條“黑色利益鏈”。
業內人士稱,園林綠化工程包括景觀設計、土方工程、給水排水、后期管護等等,涉及規劃、工程發包、工程選材監理等環節,在這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有牟利空間。“以一棵原產地2萬元的銀杏樹為例,供貨商賺取2萬元利潤,加上運輸費和預留回扣,最后開價一棵可能就達10多萬元。”
——移栽、補種無序,循環腐敗受益
苗木難以像一般物品一樣登記入固定資產庫,移植到城市的樹木,成活率是個未知數,后期補種資金也給腐敗留下了滋生空間。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比較廉價的小灌木,實際種植數根本無法量化,種七八千株入賬1萬株,很難發現。
有一些地方的園林綠化部門,利用城市道路擴張之機將樹木移走,購買新樹種植,再將原來移走的樹“購買”回城市種植,循環獲取利益,有的還以補種、護理為由長期獲取利益。
——監管難度大
在某大型園林工程做監理高級工程師黎先生告訴記者,為壓縮相關人員權利尋租的空間,在工程的苗木購買過程中采取了多部門多人參與詢價的辦法。他同時坦陳,多部門多人參與詢價對于預防腐敗作用有限。“供貨商可以當場喊高價,背后再給關鍵人員‘回扣’。”
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廖家勝認為,園林工程中即便通過招標形式購買苗木,也難以做到相關人員不在其中拿“回扣”。陪標、議標、圍標等各種違規操作也可能在招投標過程中出現。
腐敗高發折射“綠化奢侈病” 行業監管亟待“給力”
一些地方政府將園林綠化當做“政績”,投入巨資“大種樹、種大樹”,大樹進城、名木進城搞“形象園林工程”“政績園林工程”,這樣的“綠化奢侈病”,拉動了城市對古樹名木的需求,也為腐敗提供了滋長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趙桂強擔任麗江市古城區園林綠化局長的數年間,正是麗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之際,綠化資金大量投入。
中國律師協會刑委會委員李春光說,因為隨著各地對城市改造、形象提升所采取的一系列比較大的動作,城市市政和園林系統已成為又一個容易滋生腐敗的領域。目前各地城市改造和形象提升,很大程度上摻雜著地方領導“長官意志”,顯示出隨意性,也使市政工程、園林綠化這一類的項目運行處于不公開、不透明的狀態。
鐘健說,園林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監督不到位,是這個行業產生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項目投資動輒上百萬元,獲利空間特別大,承建方往往不惜重金行賄關鍵人員打通關節,以獲取園林工程承建權。行賄人之間相互勾結,甚至出現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
云南省行政學院教授綦長青認為,對于涉及工程等巨大經濟利益的項目及公務人員,紀委監察部門和審計等監督不能缺位。要減少工程中的隨意性,在事中和事后都必須審計,否則一旦出現問題就難以挽回。同時,還要加大普通群眾對于重大決策的知情權、監督權,對于工程方案、投資預算、施工方等都要提前告知,以加強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