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北京機動車數量調控擬入法 搖號政策將正名

2013-07-26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昨天,市人大常委會對《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進行審議。人大城建環保委明確提出,應增加條款,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這意味著將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對車輛調控予以明確。此外,其他審議還涉及小企業用地難問題、保障房建設質量、專利侵權糾紛等方面。

    機動車排污

    建議設立車輛調控條款

    人大城建環保委稱,作為本市控制機動車排放增量的重要管理措施,條例草案中應單列一條,明確提出,本市根據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本市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

    解讀: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實施,明確本市實施小客車數量調控措施。目前,本市實行購車搖號政策,個人和企事業單位小客車配置指標每年24萬個。

    作為今年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任務之一,本市正在研究完善機動車總量控制政策。根據時間安排,總量控制政策將在三季度末完成征求意見,最終在今年10月底完成。

    鼓勵淘汰高排放機動車

    本市鼓勵淘汰高排放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推土機、挖掘機等)。將根據本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和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污情況,制定淘汰和治理方案,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建議,還應增加限制使用的條款,報經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解讀:市人大城建環保委調研中發現,本市目前仍有1.9萬輛在用高排放黃標車,大多是1995年以前領取車牌,為達到國排放標準的汽油車,或未達到國排放標準的柴油車。據測算,每輛黃標車的排放量相當于14輛達到國排放標準的機動車排污總和,對本市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按照國務院要求,本市黃標車應在2015年前全部淘汰。應在條例中明確本市限制高排放機動車上路行駛的規定。

    其他審議

    小企業

    將解決小企業用地難題

    昨天上午,記者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獲悉,小企業發展最大的瓶頸用地難問題將得以解決,未來小企業可以在小企業基地這樣的集中辦公區辦理工商登記。

    據介紹,近些年,本市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本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二次經濟普查數據,本市中小企業約25.2萬戶,占全市企業總量的99.7%,營業收入占總量的56.6%、創造利潤占總量的68.2%、上繳稅收占總量的62.3%、吸納就業占總量的72.6%。

    用地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老大難”,在創業初期大部分人都很難通過土地招拍掛獲得獨立的產業用地,沒有法定住所就無法完成公司的設立登記。

    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琪表示,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在小企業基地創業的小型微型企業可以集中辦公區為住所辦理工商登記,經過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小企業創業基地依據相關規定享受資金支持,并可以將集中辦公區登記為企業住所。

    保障房

    建材質量將成監管重點

    在昨天的常委會上,市人大城建環保委指出,由于保障房實行政府限價,建設施工方的利潤較低,以犧牲工程質量來提升盈利空間的風險加大,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不法行為出現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建議政府應把保障性住房的建材質量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確保工程質量。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本市建材主要依靠外省市供應,結構性材料如鋼筋90%以上來自外省市。建材流通市場營銷渠道廣、層級多,這給建材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效果也不理想。要求政府必須在建材使用環節把好最后一道質量關口,依托科技手段,加強對建材使用環節的全程質量監控檢測,嚴格依法追究質量責任。

    此外,目前本市監理行業從業人員達7萬人左右,但注冊監理工程師只有1萬多人,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建議對監理人員實行分級管理,建立專業監理人員培養機制,明確準入條件、職責權限、行為要求,將其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

    下一步,本市將嚴格執行工程項目基本建設程序;不得隨意壓縮調整工期,對于建設工程中涉及消防等公共安全的設計、施工質量應按照有關規定實行終身負責制。

    專利保護

    將建立專利預警制度

    昨天上午,市人大法制委對《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審議結果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對同一侵權人再次侵權同一專利權將被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李小娟表示,專利侵權糾紛的行政處理決定或者法院判決生效后,同一侵權人再次侵犯同一專利權的,可以由市專利管理部門責令整改,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在本市從

    事專利代理業務的專利中介服務機構未按規定備案的,由專利主管部門處1萬元罰款。此外,本市還擬將建立專利預警制度,對重點區域、行業的國內外專利狀況、發展趨勢、競爭態勢等進行收集、分析、發布、反饋。

    6月保障房工程18項挨罰

    據市住建委消息,今年6月份市、區(縣)兩級監督機構共檢查保障房工程項目289項,建筑面積1565.38萬平方米。針對檢查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共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18份,其中,一般行政處罰8起,簡易行政處罰4起。

    據介紹,6月份,各區縣監督執法共檢查保障房工程項目256項,建筑面積1446.7萬平方米。發現工程質量問題582條,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8份,一般行政處罰3起,簡易行政處罰4起。

    6月市級監督執法共檢查保障房工程項目33項,建筑面積118.68萬平方米。針對檢查發現的各類質量問題,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10份,一般行政處罰5起。同時,依據本市企業資質和人員資格動態監管的規定,市、區(縣)兩級監督機構對違法違規企業和相應責任人均進行了記分處理。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執法人員已要求責任單位立即進行整改,督促責任單位及時完成整改工作。

    記者觀察

    立法為“搖號”政策正名

    2010年12月23日,在社會關于限制小轎車上牌、單雙號限行、先買車位才能買車等等謠言四起的時候,北京市政府突然召開新聞發布會,以政府令形式發布了文件《北京市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規定,每個月發放小轎車指標2萬個,以公開、公平、公正和無償的原則搖號決定。這個規定從執行至今已經將近3年。

    其間,質疑該項規定的聲音不絕于耳,有認為背后黑暗交易的,有認為搖號沒有起到緩堵效果的,有認為搖號其實是為了促進汽車發展的。由于一直沒有為政策立法,“搖號”就只能“不明不白”地持續著,相關部門總會適時出來回應社會質疑,表示暫時沒有考慮拍賣牌照、限制小轎車上牌后交通擁堵有所緩解、以家庭為單位搖號不現實等等。

    今年年初,北京連續數日嚴重霧霾,讓大氣污染的概念從紙面上擴散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控制小轎車數量對緩解大氣污染的意義開始顯現。

    今年年初,北京市開始起草《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在公開征求意見并適當修改后,昨天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了該《草案》,提出將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納入立法。這為“搖號”政策“正了名”,也讓更多人意識到機動車排污對大氣的影響,鼓勵人們更多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