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法。如果遇到家庭暴力怎么辦?”12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面對一名咨詢者的提問,法律機器人“小法”隨即在電子屏幕上彈出反家暴法相關條文。據了解,隨著北京法院訴訟服務的提檔升級,包括法律機器人在內的“智慧訴訟”正逐步鋪開,為百姓帶來全新的訴服體驗。
9時許,在北京市一中院一層訴服中心內,身高近1.5米、藍白相間的法律機器人“小法”正啟動法律咨詢模式,通過語音識別提問,將在互聯網云端儲備的7000多部法律法規進行搜索后彈窗答案。在一位當事人提出“帶我去立案”的要求時,“小法”的底座部位發出光亮指示箭頭映射地面,并啟動行走模式將當事人帶到立案窗口。
“通過法律機器人指引,當事人可以查詢法條、訴訟程序,以及同類案件的審判情況。”北京市一中院訴訟服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趙蘭表示,除“小法”等人工智能之外,北京市一中院的訴服智能化還體現在自動查詢設備、當事人信息智能掃碼、手機APP訴訟流程通知等30余項智能化設施,基本實現對常見法律問題、訴訟程序問題、開庭公告等訴訟服務內容的全覆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在存表示,借助“互聯網+”,法院逐步實現訴訟服務智能化。當事人可通過掃描上傳電子材料,實現京津冀三地跨域立案服務;通過搭建網上調解工作室,實現和“法官、調解員”網上互動,提升化解效能;借助微信平臺,實現當事人訴訟檔案閱卷預約和郵寄到戶等服務。
“立案訴訟服務大廳是老百姓來法院打官司的第一站。百姓對訴訟服務的體驗關系到對司法的直觀感受。”吳在存表示,智慧訴訟服務在方便百姓訴訟的同時,也為律師等法律職業共同體參與訴訟提供便利,包括電子閱卷等措施在內的訴訟服務能夠進一步節省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