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三博腦科醫院吳斌教授主刀,成功地完成了一例“經枕髁——乙狀竇前入路”切除斜坡巨大頸靜脈球瘤。這一手術為此類曾被視為“絕癥”的患者帶來了治愈希望。
該患者為一30歲女性,走路不穩、右耳聽力減退,伸舌右偏,頭暈、頭疼一年之久,來三博腦科就診后診斷為右側顱內外溝通之巨大斜坡頸靜脈球瘤。腫瘤起源于頸靜脈孔區,廣泛侵及巖骨、整個斜坡及鞍旁,并經擴大之頸靜脈孔長出顱外。腫瘤直徑最大處達到5厘米左右,顱骨骨質已被嚴重侵蝕。對該患者的治療,血管的介入治療不能解除動脈瘤的占位壓迫癥狀;而常規乙狀竇前或遠外側入路僅能控制載瘤動脈的一端,不可能同時控制載瘤動脈的遠、近端,無法順利手術。因此,經過反復權衡比較后,吳斌教授采用了經枕髁—乙狀竇前聯合入路,成功全切了該患者的巨大腫瘤。
據了解,這是近幾年來,吳斌教授開展的第三例類似手術。除了這例病人外,還包括兩例椎—基底動脈巨大動脈瘤的病人,均已康復。
“經枕髁——乙狀竇前入路”這一神經外科顱底手術極其復雜,顱底斜坡—腦干腹側區域空間狹小,重要血管神經密集,手術風險極大,死亡率極高。此區域病變切除歷來是腦外科醫生最感頭痛的,是最具挑戰性的手術,也是腦外科醫生研究的重點之一。
早在1994年,《J.Neurosury》雜志上曾報導過Barrow神經病學研究所和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外科專家們曾在尸頭上做過該術式的嘗試。但在臨床上,尚未見應用此手術治療類似疾病的報道。“經枕髁—乙狀竇前入路”是近年來顱底外科的又一新進展,它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的手術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變,同時做到最大限度地保護重要的血管、神經和腦干組織,完全符合當前微創手術原則。有了這一利器,意味著此類患者不再是被動等待疾病惡化,而是為他們提供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