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北京雜交小麥下月走出國門 在巴基斯坦試種成功

2012-02-2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傳來喜訊,由北京市農科院選育的京麥6號、7號雜交小麥種子日前在巴基斯坦試種成功,令當地小麥增產近50%。雙方現已簽訂了政府間協議,京產雜交小麥有望于下月走出國門,在巴基斯坦開展大面積種植推廣。

    事實上,京產雜交小麥早在幾年前便以“國際領先新品種”的身份,順利通過北京市審定,無奈長期躺在實驗室中。

    “我們的科研人員一邊要做科研,一邊還要考慮把種子賣到各地去,很難兩頭兼顧。”北京市農科院雜交小麥專家趙昌平說:“國外企業從最初的基因研究,到品種選育、種子加工、市場推廣,都是一整條產業鏈,而我們一直是斷鏈的。”

    2010年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啟動建設,本市種業發展終于迎來了春天。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全力支持下,農科城開始在種業方面大膽創新,并通過育種平臺、產業聯盟和科技項目管理創新機制,積極為科研院所和種業企業搭建橋梁,促成強強聯手的科技創新產業鏈。

    率先搭上這列科技快車的京產雜交小麥關鍵技術研究被列為頭號科技項目,迎來無限商機。去年底,北京市農科院與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簽約,共同投資設立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一種由農科城資助、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承擔雜交小麥產業化開發的新模式誕生。用趙昌平的話說,“現在我們只管生產出最好的炮彈,至于將來往哪兒打、怎么打,都不用操心了。”

    不僅如此,京產雜交小麥科研過程中產出的知識產權經評估后,還可為科研人員換來實實在在的股權。這更激發了科研團隊的積極性。短短幾個月內,京產雜交小麥示范面積驟增了300%。在農科城這片沃土中,市科委積極推動籽種產業創新發展,開建農科城良種創制與種業交易中心,構建了作物、畜禽、水產、果樹、花卉五大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同時,還打造出首都現代農業育種服務平臺,聚集了56個單位、7位院士、500多名專家,集成了500多臺(件)價值上億元的儀器設備和40余萬份種質資源。一年來,本市培育出通過審定的新品種28個,打造了“育繁推一體化”的作物種業產業鏈。

    如今,本市種業領域技術交易也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農科城啟動建設至今,本市農作物種業領域輸出技術51項,成交額達1.9億元,同比增長2.5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