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進行的北京科博會上,中礦環保公司多項技術模型集中展示
洗煤剩下的煤泥、市政管網的污泥……這些看似無用的廢品經過處理以后也能充分應用,燃盡它們剩余的“能量”。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的中關村示范區成果展上,中礦環保公司自主研發的煤泥燃燒發電系統;市政污泥無害化、減量化系統;電石渣資源利用系統三套模型同時展出,全面展示了固廢處理的新技術。
中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北京中礦機電研究所,目前是國內惟一專業從事黏稠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及工程實施的專業環保公司。
“我們國家是煤礦第一大國,煤在燃燒的時候也同時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料,我們公司從建立伊始就一直在研究這些廢料的工業利用。”據中礦環保公司運營總監朱大科介紹,在研究原煤燃燒廢料的過程中,他們率先將目光鎖定在大家都不太注意的煤泥上。
朱大科介紹說,煤泥是煤炭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副產品,煤經洗選或水采后粒度在0.5mm以下的產品,產量伴隨著煤炭產量的不繼增加而大量增加。煤泥是一種高濃度、高粘度的粘稠物料,堆積形態極不穩定,自流而不成形,遇水即流失、風干即飛揚,由于難以用傳統的方式輸送使其實現工業化應用,因此很多選煤廠不得不將其就近堆放,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我國去年產煤35億噸,其中在使用時洗選的約有20億噸,在洗選過程中,大約有百分之8到10的煤泥產量,也就是1.6億噸煤泥。”朱大科用一組數據說明了每年煤泥的巨大產生量,“別以為煤泥是廢物,它具有發熱量較高、顆粒細、黏度大、持水性強等特點,以前家里燒的蜂窩煤和煤球,很多都是由煤泥制作的。”朱大科說。
為了能讓煤泥進行再次利用,中礦環保公司依據煤泥的“爆燃理論”及“壓力流變特性”,自主研發的煤泥燃燒發電系統,解決了煤泥制膏、倉儲、除雜、輸送入爐調控等難題,為煤泥資源化綜合利用提供了一條最佳途徑。
朱大科告訴記者,對煤泥最好的利用方式是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利用煤泥摻燒發電可節約大量常規電煤燃料,同時大大降低輸煤系統的運行費用、降低廠用電,可以減少鍋爐磨損、延長鍋爐檢修周期,全面降低煤泥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其環保節能效果遠優于任何其他方式。
經過11年的研發和工業推廣應用,中礦環保目前已擁有相關發明專利17個、利用新型專利28個、軟件著作權6個,多項創新技術通過教育部、環保部組織的技術成果鑒定,多項科技成果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教育部、環保部科技成果獎勵。中礦公司的公司的黏稠固體廢棄物處置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黏稠固廢的管道輸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記者了解到,除了已經在全過廣泛推廣使用的煤泥燃燒發電系統外,中礦公司的煤泥熱力干燥脫水系統,黏稠固廢潔凈儲運系統,電石渣資源化利用系統,造紙污泥資源化利用系統,井下填充系統,市政污泥無害化、減量化系統等多項先進技術也開始推廣應用。
如今,中礦環保公司已成為中關村是一家集科研開發,工程應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規模從初創時期的8人增長到200多人。目前為全國數百家客戶提供了黏稠固廢資源化利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及工程實施,涉及煤炭、電力、市政、造紙等十多個行業,產品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