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每一顆隕石都藏著璀璨的故事

2013-04-28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在“隕石與小行星展”上,北京天文館的張寶林老師(左一)為參觀者講解今年墜落在俄羅斯的隕石。

    俄羅斯隕石在北京天文館展出

    今年年初墜落在俄羅斯境內的一場隕石雨舉世震驚,北京天文館隕石專家張寶林遠赴東北從寶石商人手中征集到了7顆珍貴的俄羅斯隕石。昨天,“揭秘俄羅斯隕石事件真相——隕石與小行星科普展”在北京天文館A館東展廳拉開帷幕,俄羅斯隕石成為展覽中的明星,除此之外的隕石展品均為北京天文館眾多隕石收藏中的珍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俄羅斯隕石被擺在最前面的展柜中,這6顆隕石品相好、熔殼清亮、保存完整,是很好的科研和科普的標本。據張寶林介紹,另外的一顆被送到有關單位用作科學研究。此外展示的12顆隕石都很有特點,其中有8顆均為有人目擊墜落,在墜落后不久即被發現。其中發現過程最為巧合的是2007年5月27日墜落在黑龍江襄河農場的隕石,當時就掉在當地一個放羊老漢眼前幾米遠,被發現時隕石裂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最幸運的展品當屬2006年1月27日墜落在內蒙古石哈河鎮的隕石,當時隕石一裂為二,被聞訊趕到的一位隕石愛好者高價購買,后此人將品相更好的一半送給天文館。保存時間最長的是1916年3月23日于河北任丘發現的一塊隕石,距今已近百年。張寶林介紹,石隕石體積都比較小,而展品中最大一塊隕石1977年發現于河南信陽,重44千克。

    一個展柜中陳列著兩串項鏈,掛墜部分都是用一種“橄欖隕石”做成的,金光閃亮,非常奪目,旁邊就是橄欖隕石原形,看上去好似一塊花生糖,張寶林介紹,這種隕石屬于珍稀品種,被加工為飾品拓展了隕石在科研和展覽之外的另一功能。

    展覽的另一特點就是陳列了89顆大小不同的假隕石,它們的外表與真隕石有相似之處,但都是地球巖石和礦石,不屬于天外來物。張寶林說,這些假隕石是多年來人們到天文館鑒定時帶來的,此次真假隕石一起展出,為普通人學習鑒別隕石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北京天文館館長助理寇文介紹,“揭秘俄羅斯隕石事件真相——隕石與小行星科普展”預計于5月5日結束,該展覽隨后將移至B館B1展廳繼續展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