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首個植入3D打印脊椎患者已能開車騎車

2017-01-12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前天,袁先生再次踏進北醫三院。作為一個曾經的惡性腫瘤患者,他永遠忘不了,去年6月12日,他在這里接受了世界首個3D打印脊椎植入手術。如今 復診發現,他身體里植入的那五節長達19厘米的“外來”脊椎,已與他原有脊柱穩穩地連接在一起。“這就是骨融合的跡象!”他的主刀醫生劉忠軍激動地說。

  惡性腫瘤長在脊柱上,體內有長達5節的脊椎必須切除,并且還要放入人工脊椎……這就是當年袁先生面臨的生死考驗。談到去年的手術,他至今心有余 悸,“當時,真的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下來。”去年5月6日他第一次手術歷時11個小時,手術不僅將部分腫瘤剝離,還將五節病變脊柱后方結構取出。盡管 手術非常成功,因出血量大,袁先生仍被留在ICU觀察一晚,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轉入普通病房。緊接著,他在6月12日又進行了第二次手術,成功植入了3D打 印19厘米鈦合金脊椎,成為了世界上擁有最長3D打印人工脊柱的患者。

  如今7個月過去了,袁先生已經恢復了日常生活,每天不僅可以接送孩子上幼兒園,還能開車、騎自行車,甚至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兒。盡管如此,對于 這次復診,他內心還是充滿了各種未知和不安。在放射科做完CT等相關檢查,袁先生有些緊張地坐在骨科診室內,等待著醫生的結論。

  這次接診的醫生正是他當時的手術主刀——骨科主任劉忠軍教授。“恢復得不錯!”劉主任拿著放射片仔細觀察后說,長達19厘米的3D打印內植物與 他原有脊柱穩穩地連接在一起。仔細看,內植物與脊柱的連接處可見到高密度影,這就是骨融合的跡象。“假以時日,這些骨組織將長到3D打印內植物的海綿樣孔 隙里,逐漸與原有脊柱融為一體。這就是3D打印的內植物不可替代的優勢!”

  記者從北醫三院獲悉,目前該院還簽署了我國首個3D打印科技成果轉化協議,并獲贈1000萬元資金支持醫院在3D打印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當 前,我國醫療領域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端醫療嚴重依賴進口。該協議的簽署,將加速3D打印技術成果應用于骨科領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國產 醫療器械,并形成創新鏈、產業鏈,從而有效降低患者醫療支出,惠及更多人群。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