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今天上午正式發布。《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本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以及空氣、水和聲環境質量的規劃目標。
記者注意到,與“十一五”有所不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由“十一五”期間的兩項增為4項,大氣和水污染物減排指標各增加一項,大氣污染物減排指標除“十一五”的二氧化硫外,還新增了氮氧化物,水污染物減排指標除原有的化學需氧量外,新增了氨氮。機動車污染和農業污染首次納入污染減排考核范疇。
《規劃》解讀
【目標】2015年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要達到80%
《規劃》在空氣、水和聲環境質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指標,對污染減排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要求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首次明確提出了達標天數概念,即2015年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要達到80%;大氣污染物濃度控制指標也由“十一五”時期的4項,增至9項,包括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的全部污染物,要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苯并(a)芘、氟化物和鉛等6項污染物穩定達標,總懸浮顆粒物與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0年下降10%左右,臭氧污染趨勢逐步減緩。也就是說,達標天數要增加,含金量也要提高。
《規劃》規定,與2010年相比,2015年全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3.4%和12.3%;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分別減少8.7%和10.1%,(其中工業和生活排放量分別減少9.8%和10.2%)。
【減排】今年上半年已淘汰老舊車6萬輛 明年執行國五排放標準
在推進污染減排方面,削減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是在源頭上控制燃煤總量,規劃控制在2000萬噸以下,力爭新增機動車提前執行國五排放標準,淘汰40萬輛老舊機動車,退出部分落后產能;在末端治理上,主要是在燃氣電廠、大型燃煤鍋爐上采用低氮燃燒技術,進行脫氮,保留的水泥廠也要試點脫氮。
削減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最主要的措施是,增加污水集中處理能力,中心城、新城和鄉鎮,上一批污水處理廠,提高污水處理率;對于現有的中心城污水處理廠要進行深度治理,排出的水質力爭達到環境質量IV類水體標準。農業方面的畜禽養殖業也將成為“十二五”治污的重點。
據市環保局機車車處處長李昆生介紹,截至2010年底本市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18萬噸左右,其中機動車污染占到一半即9萬噸。為此,本市將在明年實施國五排放標準,進一步控制新車污染物增量。明年上半年提前供應國五汽柴油,這樣所有在用車輛都會實現減排。同時,加強在用車達標監管,加速淘汰老舊機動車,李昆生表示,受搖號政策影響,今年前6個月已經淘汰6萬余輛,其中轉出占到80%,老舊機動車淘汰獎勵機制目前也正在研究,將于“十二五”期間出臺。
【空氣】城六區為基本無煤區 全市燃煤總量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
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今年3月,市政府已經發布實施《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了2011到2015年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規劃》與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進行了充分的銜接,提出20項措施,除繼續實施燃煤、機動車、工業污染、揚塵污染防治外,特別提出對揮發性有機物進行控制,采取措施減緩臭氧污染趨勢。
調整能源結構,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戰略,打造城六區為基本無煤區,全市燃煤總量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力爭2012年上市新車執行國家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并按地方標準配套供應相應油品。全市煉油規模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水泥生產規模控制在700萬噸以內。實施建設施工揚塵管控,強化道路清掃保潔和評估,積極開展揚塵污染控制區創建工作。
【聲環境】城區噪聲污染嚴重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規劃》要求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要將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控制在55分貝以內,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控制在70分貝以內,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在保持聲環境質量方面,要通過合理規劃,從源頭上預防噪聲污染,研究制定機動車噪聲準入標準,鼓勵研發低噪聲交通工具;在噪聲防護上,要采取禁鳴、限鳴、限速等措施,并有針對性地建設隔聲屏障、隔聲窗等設施。
在城區噪聲污染嚴重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實施機動車禁鳴、限速,限制高噪聲車輛通過的時間。研究提高施工噪聲補償標準,研究建立施工噪聲自動監測制度和施工單位信譽檔案制度,并與企業資質年審掛鉤。
【保障】實施建設項目環評“區域限批”
《規劃》提出,要對市區兩級編制的相關規劃,依法開展規劃環評,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國家將與市政府簽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市政府也要與各區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簽訂污染減排責任書。對未完成環境改善或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的區縣,要實施建設項目環評“區域限批”。
“十二五”期間,本市還將制訂或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一系列地方環保法規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