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考研與就業捆綁 考生投機心理催生報考泡沫

2011-10-23  來源:中新網
[字體: ]

  2012年考研報名已經進行過半,一些考生選擇早早報完名,然后安心復習,也有一些考生仍然不能確定自己報考的院校和專業。對于報考選擇,部分考生因為在自己求學夢想中參雜了過多的就業考慮,導致在報考中出現了投機、盲目的心態,而這些心態也說明在年年的“考研熱”背后還存在著“報考泡沫”的現實。

    專業選擇的“趨熱”與“趨冷”

    每年考研報名,名校、熱門專業都是考生們熱衷填報的對象,考生們不懼競爭壓力追逐熱門,其中有他們心中的“名校夢”助推,但是更多的是他們對于自己日后就業的考慮。

    閆帥如今已經是第二年考研,去年他報考了復旦大學法學院,因為英語分數沒有過線而落榜,今年他在報名第一天就再次填報了復旦法學院。“我就是非它不上,去年我是可以調劑的,但是我覺得考研就得考名校,我高考就沒考上重點大學,考研是我的第二次努力,如果將就去讀其他學校,還不如直接去工作”,閆帥坦言,自己現在堅持考名校就是為了給未來的簡歷“鍍金”。

    “逐高報考”的心態在每年的考研學生中都普遍存在,在參加2011年考研的151萬人中,有超過26萬人選擇報考北京的院校,而在北京162個研招單位中,北大、清華、人大三所學校的報考人數就超過5萬人。就專業來說,近年來的全國研究生招考中,工商管理、法律、金融、會計、計算機等專業一直是報考大戶,有統計稱,全國十大考研熱門專業的報考人數就已占到報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報考人數的龐大自然導致熱門專業競爭激烈,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更是炙手可熱。

    但是,與閆帥這樣決心競爭熱門院校和專業的現象截然相反,近年來,還有不少考生選擇“劍走偏鋒”去報考“冷門專業”。

    去年在北京取得工商管理專業自考本科學歷的高博,今年考研報考了山西大學哲學專業。之說以跨專業報考學術性較強的哲學專業,高博有著自己的考慮,“說實話,我考研就是為了要一個研究生學歷,就考試來說,哲學專業分數要求低,又不考數學,背背書就可以‘上路’,選擇去二線城市,也是想避開競爭”。

    據了解,在已經報考的考生中,也有不少人抱有高博這樣的心態,他們多是具有專科、自考、成教等學歷,由于擔心自己會因為學歷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無法取得優勢,他們參加考研的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翻身正名”取得碩士學位。

    北京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負責考研教育和研究工作的王倩老師介紹,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單純為了獲得學歷文憑,不惜違背個人興趣報考冷門或者自認為相對容易的專業。“有的學生之前沒有這些專業的基礎,有的甚至對報考的專業一點都不感興趣,但是在綜合了難易程度之后,為了能最終能考上,他們甚至愿意花高價報個‘保過班’從零學起”,王倩表示這部分學生的考研動機中功利色彩較為濃重。

  “裸考”一族的臨陣焦慮

    在考研報名時間已經過半的時候,還有一部分猶豫不決的考生在糾結,他們不是在報考院校或專業的選擇上有遲疑,而是還在“考”與“不考”之間搖擺不定。

    在應屆大學畢業生中,不少學生為了躲避就業壓力選擇考研,部分學生甚至想同時報考公務員、托福、雅思,并且還在投簡歷應聘,面對畢業他們想盡可能多的給自己創造一些機會。這部分考生在工作與考研之間徘徊猶豫,把考研當成“出路”或“后路”而產生了投機心理。

    中國人民大學大四學生王婷9月才開始準備考研,已經考取導游證的她,十一期間還在旅行社兼職帶團,“從一開始我的考研決心就不大,一直都是斷斷續續的看書,本想‘裸考’算了,但是現在真到報名的時候又在猶豫了。”王婷坦言,自己一直懷疑“擠破頭”考研還不如“擠破頭”找工作,因為讀完研還要面臨找工作。

    和王婷相反,已經工作的譚娟,年初考研遭遇落榜,如今又到報名之際,她在考慮自己要不要再考。譚娟說,現在她最苦惱沒有時間看書復習,“我一直在上班,雖然考過一年了,但是很多知識點也基本忘完了,而且今年考試大綱又有很大的變化。”譚娟不希望為了考研辭去好不容易找的工作,但是又不甘心就此放棄自己的求學理想,她調侃道,如果這次自己選擇邊上班邊復習,不算“裸考”也算是“比基尼考”。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研一新生劉穎有過兩年考研經歷,去年考了305分,今年考了376分,“我第一年就是‘裸考’,就是想經歷一下場面和過程,本來還抱有僥幸的幻想,但是結果顯而易見,考研是個系統工程,如果沒有扎實充分的準備,就等于飛蛾撲火”。

    對于裸考一族,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參加過多次考研監考工作的老師介紹,每年考試當天都有不少學生缺考,也有的就考生考了一場或者一天就中途放棄,缺考的考生中大部分是因為沒有充分復習。

   盲目投機是對自己的傷害

    考生們各種各樣的報考心態,也從不同方面反映著他們心中關于求學與就業的重疊考慮。對于考研還是工作,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史紅認為,如果考生可以找到不錯工作,同時此份工作可讓自己在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那就好好工作;如果暫時沒有合適的工作或者現在的工作不理想,希望繼續學習深造,可以考慮考研,但是選擇的專業要適合社會需要與個人興趣。

    針對考生中出現盲目追求考大城市、考名校的心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招生辦主任、博士生導師高隨祥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考生不應盲目追逐報考名校。他強調,考研最主要的是選導師,考研與考大學不同,本科教育是通識教育,而研究生教育是以導師為主導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導師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舉例說,同樣是進入北大數學系,跟隨不同的導師,可能科研成果的差別會非常明顯。

    對于研究生報考專業的“熱”與“冷”,高隨祥提醒說,沒有永遠的“冷門”與“熱門”,選專業最主要的是基礎和興趣。“我們要根據興趣和基礎來決定專業,沒有對專業的濃厚興趣,三年的讀研時間就變成了浪費生命,也不會有很好的科研成果,甚至會有一些不良的后果”。

    對于那些單純為了獲取學歷而抱著投機心態選擇“冷專業”的現象,史紅也認為,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專業。她表示,如果選擇了一個自認為冷門或容易的專業,但是社會不太需要,自己也無興趣,則學習就會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不利于考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她表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與增長能力,不應只為單純獲取一張文憑,考生最好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選擇具有既適合自己也與社會需要相符的專業。

    近年來,一些教育專家也紛紛建議,應該從制度層面著手杜絕考研的“功利化”傾向。他們認為,研究生選拔要改革考試錄取方法,改變“一刀切”的考試制度和招生辦法,減少統考科目,重視和加強復試、面試環節的選拔工作,讓學生從應試的心態中解脫出來,讓真正有志于求知探索、熱愛其報考專業的優秀考生能夠通過招生選拔脫穎而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