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季度,柴油、電力都會陷入緊張,今年也不例外。10月份以來,我國華北、華中等部分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應緊張現象,而此前電力緊張早已在西南等地蔓延。對此,專家認為,短期內出現“油荒”可能性不大,但防“油荒”首先要防“電荒”。從長遠來看,以氣代油與定價市場化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的資源緊張主要集中在華北、華中等地,表現在油企控量銷售,民營加油站無柴油可加。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昨天向本報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湖南市場柴油緊張嚴峻,加油站排隊現象較多;江西市場資源供應也未見好轉,九江煉廠尚未正常生產,當地加油站也均開始限供。
有媒體報道,在長江江蘇段水上服務區,昨日出現船舶等待加油現象,原因是南京港50多家加油站停供。中石化長江燃料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為保證更多的船舶可以加到油,一般船舶可以加跑完一個航程、“接力”到另一個加油站的柴油。
但在華東、華南還未出現嚴重“油荒”跡象。
“目前廣東柴油零售還比較正常,加油站也可從兩大集團隨便拿油。”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告訴本報記者,北方柴油緊張的一個原因是柴油換號,而南方則不存在這一問題。
“綜合來看,短期內出現‘油荒’的可能性不大。但從歷史經驗上,由于‘電荒’沖擊面更廣、沖擊力度更大,防‘油荒’首先要防‘電荒’。”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由于民營石油企業占市場份額不大,同時,目前部分地區出現的成品油供應緊張狀況將會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預計將會出臺一系列措施保證市場供應。
事實上,去年的“柴油荒”最初也是由“電荒”所誘發。
不過,西南地區的電力緊張最近有所改觀。記者昨天從貴州省政府了解到,在一系列應急臨時調控措施實施后,貴州電煤供應回升、進大于耗、庫存上升,省內電力供需緊張的矛盾明顯緩解。
“長遠來看,解決‘油荒’的根本途徑在于設計一個2020年之前的油氣使用管理結構,并制定一份滿足工業化、城鎮化能源需求的路線圖。”著名能源專家武建東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應當借當前美國放棄部分國際原油定價權的機會迅速填補亞洲石油定價的真空,將成品油定價逐步推向市場化,由此根本解決資源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