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論文 > 正文

10億元紅山文物是真是假?——北京一私博“被盜竊”引發(fā)的質疑

2011-11-23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10億元紅山文物是真是假?——北京一私博“被盜竊”引發(fā)的質疑

    灰黑色的外墻體如防護鎧甲彰顯恢弘氣勢,層疊的回字形裝飾深處鑲嵌著展品圖片,在北京“鳥巢”偏北方向約兩公里處,一座標有“人類人文龍壇博物館”字樣的樓體格外醒目。

    曾經,該博物館稱這里的藏品堪稱“紅山文化”,可以破解人類文明起源之謎,門票價格也超過故宮數倍。然而,一起普通的糾紛不僅讓這座私人博物館大門緊閉,也引發(fā)了兩萬余件文物的真假之爭。

    開張之際語出驚人

    記者15日前往博物館探訪,正門落地玻璃上寫有“停業(yè)”的紅漆字,透過玻璃向里看,偌大的空間不見展覽布局,墻體、地面都有著明顯的拆除痕跡。

    不僅如此,博物館內外各被一群男子把守。幾個穿著類似保安制服的小伙子,在一樓大廳里看電視消磨時間,他們偶爾會觀察街面的動靜;而在正門前,停著一輛貼有“踐踏文物,歷史罪人”等標語的房車,車內的男子盯著樓內人員的舉動。

    據附近居民介紹,博物館關張后,這兩撥人一直對峙,那輛房車駐守在大門前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時間,警察來過幾次以避免雙方發(fā)生沖突。

    據記者了解,該博物館去年3月17日開張,多家知名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在一萬兩千平方米的展館里,共展出石玉器、陶器以及骨器兩萬多件,集中表現了五千年至三萬年前人類文明起源史。

    通過相關報道可以看出,博物館開張當天氣氛熱烈、賓客云集,驚嘆和贊賞聲不斷。作為這些收藏品的擁有者,號稱民間考古收藏家的黃康泰當眾豪言壯語:“以龍壇博物館的所有物證,可以說中國已經不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了,而是人類文明起源國!”

    這種突破現有研究理論的學說,一時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參觀。不少游客慕名前往,還有人在網上進行點評,覺得“那里的學問大了去了”,至少可以了解龍祖鳳宗的由來,還可以了解龍的演變和鳳的演變。不過今年1月份之后,有游客表示,興沖沖前往,博物館卻關閉了。

    盜竊案變合同糾紛 10億元館藏受質疑

    如今,該博物館再次被關注,并非因為悄無聲息地關張,而是源自今年9月下旬,博物館工作人員報警稱,價值10億元藏品被盜。“盜賊”其實并非別人,乃是將博物館所在建筑轉租給黃康泰的一家文化公司。警方認定這不是盜竊案,建議雙方到法院提起相應的訴訟。

    據這家經營古玩、字畫和玉石器的文化公司介紹,2007年,公司租下了朝陽區(qū)慧忠北里108號大樓的20年使用權。兩年后,文化公司的股份持有人與黃康泰簽署了股份轉讓合同,后者需要付款4.1億元,才能擁有大樓18年的使用權和買斷該公司的全部財產;若不如期繳納股權轉讓金,文化公司有權對屋內物品實行以物抵債。由于上述合同中的大部分款項未能如期履行,目前,雙方人員守在博物館內外僵持不下。

    在一份博物館宣傳畫冊里,記者看到每幅文物圖片都有詳細標注,比如:圖騰組合北斗七星肇始龍祖(一對),距今3萬年,發(fā)現地域為河北省龍頭山;在教來河流域發(fā)現的十二生肖圖騰,距今6500年至6000年;直徑9厘米的瑪瑙玉璞,距今1.2億年,發(fā)現于內蒙古。

    記者在博物館內部看到,原有的三層展廳一片狼藉,到處散落著展品照片、介紹材料、桌牌,地下兩層幾乎變成了倉庫,小件展品已經放至鋁口箱保存,一些體積較大、分量較重的石器展品則堆放在走廊里。

    文化公司的說法是否可信?記者多次通過短信或電話聯絡黃康泰,但對于展品來源何處、價值幾何,黃康泰不愿多談,只是一再抱歉地表示,幾句話說不清楚,等打完官司之后,他會在合適的時機召開發(fā)布會,多介紹一下這方面的事情。而文化公司專管行政事務的負責人說,他們懷疑這些展品可能有假,也試圖找人鑒定,但是紅山文化名氣太大,沒人敢接。

    文物部門反對營業(yè) 專家稱出土量很少

    網民“yiming0294”發(fā)帖表示,自己吃了閉門羹后,發(fā)現博物館大門玻璃上貼著文物部門下達的通知,大意是里面展出的許多文物,經文物專家組鑒定明顯有現代工藝特征,與展出所說年代不符,不具備展出資格,請該博物館重新鑒定這些展品的真假。

    文化公司向記者出示了一份“關于北京人類人文龍壇博物館申請注冊資格事宜的批復”的文件復印件,文件的出具時間是2010年2月9日,落款蓋有北京市文物局的公章。

    在這份批復中,文物部門明確表示:“龍祖是全人類的文明鼻祖”等理論基礎已經大大超出了當前學術界公認的考古學研究成果,超出了社會公眾的認知常識及主流文化范疇,展品在物品年代、造型特點、工藝技法、體例大小等方面均存在極大疑問,已大大超出目前已知的考古發(fā)現物證范疇,有大量展品為仿制品。請你館對藏品再作深入研究。

    北京市文物局證實,該文件的確為其所發(fā),復印件內容屬實。

    遼寧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郭大順先生從事紅山文化發(fā)掘研究30多年,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考古隊在遼寧西部牛河梁以及內蒙古赤峰等地挖掘出來的,總共有100多件,文獻中記載的還有其他地點少量出土的文物。”

    郭大順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考古隊挖掘出來的文物,目前大部分在遼寧省博物館內展出,還有少部分在北京、天津的博物館里存放著。郭老說,考古挖掘和民間藏品是兩回事,他只能說考古出土的都是真品,民間藏品來自什么遺址,他不敢斷定。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