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行業安全問題頻發 陷知錯就改改了再犯怪圈](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54/99/945/61474024.jpg)
牛奶風波
政府責企業,企業怪奶農,奶農怨飼料,乳品行業一再出事,行業整改刻不容緩
中國牛奶,到底怎么了?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日前公布的一份全國液體乳產品抽檢公告顯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可致癌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報告提到,蒙牛該批次超標的產品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另一款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長富純牛奶(精品奶)也被檢出黃曲霉素M1不合格,實測值為0.9μg/kg,較標準超標80%。
針對一批次產品檢出問題,蒙牛2011年12月25日連發兩份聲明,該公司坦承在國家質檢總局近期的全國性抽查中,蒙牛眉山工廠的某一批次產品則在抽檢中被發現黃曲霉毒素M1超標。
此次被國家質檢總局查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的另一家乳企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26日晚發布致歉函,稱這是該公司“13年牛奶事業上的一個奇恥大辱”,該公司為福建省最大的乳制品生產企業,日加工乳品達600噸以上,銷量長居該省第一。
蒙牛問題牛奶未流入市場
據了解,國家質檢總局本次共抽查了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28家企業生產的200種液體乳產品。抽查發現有兩種產品黃曲霉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蒙牛位列其中。
此事一出,蒙牛乳業反應迅速。2011年12月25日凌晨,蒙牛在其官網發布《關于蒙牛眉山工廠產品抽檢的情況說明》承認這一檢測結果并向全國消費者鄭重致歉:“在此次全國性抽檢的過程中,質檢部門共抽檢了蒙牛集團全國各生產基地生產的25個批次的產品,其中眉山工廠的這一批次產品檢測結果超標。公司立即對該批次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
當天晚上,蒙牛乳業發布進一步說明,稱由于該批次產品在接受抽檢時尚未出庫,該公司已立即將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確保沒有問題產品流向市場。“目前,蒙牛在市場上銷售的所有產品均為合格產品。”
與蒙牛宣稱其超標公司產品未在市場流通不同,長富乳業承認該公司產品被檢測時已投放市場,但在事件發生后“立即啟動召回程序對2011年10月8日這一批次常溫精品奶進行封存和銷毀。”
黃曲霉毒素為何會超標?
據悉,由蒙牛集團眉山公司生產的該批次純牛奶產品,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資料顯示,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這意味著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必須對相關指標進行嚴格檢測,決不允許發生這種低級錯誤。反過來說,蒙牛純牛奶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恰表明該公司在質量檢測上存在嚴重問題,進而讓人有理由懷疑這家公司的管理能力和企業誠信。
營養師顧中一表示:“蒙牛牛奶被查出黃曲霉毒素超標140%。黃曲霉毒素是WHO的I類致癌物,可導致肝癌,乙肝患者更需當心。它由奶牛的飼料進入牛奶,普通殺菌方法很難消除,最好的預防只有控制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
暨南大學食品科學工程系副主任傅亮教授指出,黃曲霉毒素M1是黃曲霉產生的毒素,它在很多食品中都容易出現,比如糧食、谷物等。該物質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毒素,在量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人死亡,比砒霜還毒;即使量少、超標,若人長期攝入,也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而且容易致癌,尤其是肝癌。
有關專家認為,牛奶中含有該物質,一是可能儲存不當或加工、運輸過程中污染,長霉;二是可能奶牛吃的飼料中含有過量黃曲霉毒素M1,從而在產奶過程中轉移到牛奶里。利樂包純牛奶在生產過程中會進行高溫殺菌,為何殺不死黃曲霉毒素M1?該專家表示,黃曲霉毒素M1一般的殺菌方式殺不死,因為它具有耐熱性。
美國聯邦政府有關法律規定人類消費食品和奶牛飼料中的黃曲霉毒含量不能超過15μg/kg,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過0.5μg/kg。而歐盟國家規定更加嚴格,原奶、熱處理奶及加工奶產品中M1限量為0.05μg/kg,嬰兒食品中M1限量為0.025μg/kg。據了解,我國政府對各種食物中黃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許量與美國相同。
乳企需反思
針對蒙牛乳業爆出黃曲霉毒素致癌物質超標一事,作為蒙牛乳業單一最大股東的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回應稱,“雖然量很小,也沒有造成傷害,但飼料發霉蒙牛確實是有責任。小事情也會蔓延,觸動公眾神經,公司需要反思這個事情。中糧會非常非常小心地處理這件事情。”寧高寧表示,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公眾的切實利益,中糧與蒙牛需要做的就是把產品做好,把道理解釋好,把事情解決好。
作為國內知名乳品企業,蒙牛一直是消費者認可的品牌,但是,面對食品安全問題卻陷入“知錯就改,改了再犯”的惡性循環怪圈。
有業界人士擔憂:此次蒙牛純牛奶“致癌物超標”事件,可能令消費者在“三聚氰胺”之后好不容易重建的一點信心再次受到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