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實在是看不下去有些所謂‘市場化’了的京劇或昆曲,根本是在以通俗化的名義,走庸俗化的路子,扭曲了真正的藝術精粹!”政協會小組討論會場外,趙小魯委員越說越激動。在他的提案中,建議對昆曲、京劇等古老劇種采取特殊保護方式:不能走純商業化之路,而應從“國家名片”的高度,保留這些古老文化藝術“陽春白雪”的氣質,培養真正的文化自信。
對于不認可商業化的原因,趙小魯解釋了自己的理由:這些古老的劇種本身就是“雅文化”的代表,讓它們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商業化生存,就必然要求它們或多或少地迎合現代“俗文化”的好惡,此舉也必然會影響到劇種的原本風貌。
針對這一現象,趙小魯提出了“特殊保護”的建議:即從“中國文化名片”的認識高度,讓這些劇種走國際化、精品化和公益化路線。他調侃這種路線有些近似于“保護大熊貓”:建立起專項的資金保障機制,用以挖掘和搶救優秀傳統劇目,保護藝術家,培養青年人才,在保留住文化“陽春白雪”一面的基礎上,再考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