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病了的西方:各界名流開始反思資本主義

2012-02-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 ]

  在那本著名雜志《經濟學人》的最近一期封面上,不再是某個諾獎獲得者或企業領袖的頭像,而是令人驚訝地換上了被稱作共產主義者代表的列寧。在《金融時報》這份著名的報紙上,各界名流也開始反思資本主義,當然,少不了像格林斯潘一樣的人寫文章為資本主義申辯。

    鑒于美國經濟依然陷于停滯,歐元大廈搖搖欲墜,資本主義確實面臨著巨大的危機。而比這場現實危機更深入的,是西方有些人面臨的精神危機:思維混亂、胡言亂語,還時不時地對著周圍的人大聲罵上兩句。這不是典型的精神病,又是什么?

    韋伯在那本影響持久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從精神層面對資本主義作了很好的注解。他所謂的資本主義精神,把個人努力增加自己的資本當成一種盡職盡責的行動,視為一種美德和能力的表現。但這種增加財富的方法不是通過搶劫、掠奪等暴力手段獲得的,而是以合理地計算收支、有條理地安排生產經營活動為特征。而新教的禁欲主義倫理為資本主義企業家提供了一種心理驅動力和道德能力

    但隨著技術創新和獲取財富的手段增加,資本主義精神逐步退化到只知“賺錢”、不顧“道德”的一種境地。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過去30年里,美國的貧富差距逐步擴大:1974年,美國最富有的1%的家庭擁有的財富數量占GDP的9%,而到了2007年,這個比例已經擴大了23.5%。

    曾經鼓吹資本主義是“歷史終結”的福山,轉而意識到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對資本主義的基礎構成了挑戰,否則,占領華爾街運動也不會來得這么猛烈。但也有論者指出,他的思維也只是局限在美國國內,他沒有意識到,美國中產階級之所以能保持現有的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正是現行經濟體制所維系的全球不平等狀態。

    病了的西方,在事實面前,還是不甘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設計的缺陷,反而對亞洲和世界其他經濟體大加嘲諷,認為沒有一個國家能提出一個前后連貫的制度來取代資本主義,也沒必要為西方的危機歡呼跳躍,因為大家都在一條船上。

    但這只是失敗者自欺欺人的恫嚇。兩相對比之下,亞洲和其他國家正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人有病,尚不知,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