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人民的故宮,竟成廉價的嫁衣?!——故宮再陷“粽子門”引發網友追問

2012-06-2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故宮從“失竊門”再到“會所門”深陷輿論危機之后,近日又爆出“督造”“天價粽子”。

    故宮真會幫企業“督造”粽子嗎?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故宮博物院確與企業簽訂協議,允許企業使用“故宮督造”。

    不少網友追問:從出租有形文物古建當“會所”,再到賣無形文化符號賺“外快”,故宮的市場化底線究竟在哪里?人民的故宮,怎就成了某些人斂財的廉價嫁衣?!

    故宮“督造”“天價粽子”

    引發網友憤怒的是近日的一則消息: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的“天圓籃”端午粽子禮籃在其官方網站售價為1880元,堪稱“天價”。一款1280元的“內務府制賞(三層)”禮盒上蓋有“故宮督造”印章,同時寫有“北京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督造百年皇家字號‘御茶膳房’生產的宮廷系列食品……”

    記者20日來到御茶膳房公司看到,“內務府制賞(三層)”裝包括精粽12個、鐵罐茶1盒、普洱茶1盒、蓋碗1個、茶寶1個、27塊烤點、紅色香包1個,在包裝盒上印有“故宮督造”印章。

    有網友指出,故宮“督造”“天價粽子”非常令人不齒,無恥的不僅是“出賣”故宮的某些管理者,“綁架”故宮抬高身價的商家一樣黑心。對于“賣‘天價粽子’是黑心商家”的說法,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文剛辯稱,不同品牌、不同質量的產品就可能有不同的價格,“好的產品也可以賣高價。社會對高價產品的‘討伐’和‘限制’,最終會導致劣質產品擠壓優質產品。”

    為賺碎銀子,故宮為企業“督造”的不僅是粽子

    御茶膳房公司總店位于北京市安定門內,是一棟二層建筑。御茶膳房公司總店入口處是泥塑的“故宮御茶膳房”模型,其中對“御茶膳房”的來源作了如下介紹:“紫禁城內、箭亭東……雍正元年內務府奉旨與此恭設御茶膳房。”

    記者看到,店內出售的“內務府制賞”系列粽子外包裝上均印有“故宮督造”的篆體字印章。店員稱,御茶膳房位于金源燕莎的旗艦店內還存放著刻有“故宮督造”的印章。

    “故宮督造”的粽子是怎么來的?王文剛表示,這是歷史問題,2002年公司和故宮經營管理處簽訂協議,可以用10年“故宮督造”字樣,今年年底到期。

    記者追問:御茶膳房使用“故宮督造”,企業是否向故宮博物院支付費用,金額多少?企業負責人卻不愿多說,只表示“肯定沒有白用”。

    事實上,故宮給這家企業“督造”的不僅僅是粽子,記者在御茶膳房公司還看到,這里在銷售“故宮御酒”。一瓶“故宮御酒”售價約幾千元,也有的超過13000元。在貨架上還擺有“故宮御酒”的“故宮博物院監制”證明。

    什么都“出賣”,故宮到底還有沒有底線?

    20日晚,故宮博物院書面回復了“粽子門”事件,承認“督造”是由于2002年前北京故宮紫微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北京匯力發食品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約定,匯力發公司開發、研制、制作故宮宮廷系列食品時可使用“故宮督造”字樣,使用期限為10年。后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匯力發公司生產此類產品的合作廠家。

    記者調查發現,故宮聲明中的有關事實其實很難追查,因為北京故宮紫微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早已經不存在,而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如何成為匯力發公司的合作廠家、是否符合相關約定根本不得而知。因此,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對于公眾來說仍是個謎。

    有網友表示,無論事實真相如何,“故宮督造”粽子本身就有欺騙消費者之嫌。首先,故宮是否有權讓企業使用“故宮督造”的招牌值得商榷。其次,假如故宮真能參與“督造”粽子,又是如何“督造”參與生產的?故宮博物院與粽子生產企業是何合作關系?從中獲得多少好處?如何分配這些收益?

    對于以上問題,故宮博物院及御茶膳房公司均沒有具體說明。網友“李甘林”說:故宮早已沒了專事研發“御膳”的專門機構,可故宮時至今日卻仍然抱著“故宮督造”“御膳”這些金字招牌不放。試想,跟食品研發、食品安全檢驗標準等八竿子挨不上的故宮以特許、督造的名義推出的所謂“天價粽子”,哪里還有一點“文化”味道?

    網友“張天潘”說,故宮是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全國人民。故宮的經營收益目前缺乏專門的立法規范,對資產的監管比較混亂,財務制度也缺乏透明性,相關監管的缺位,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故宮現今的亂象。

    網友“周文翰”表示,故宮博物院這個非盈利性文化機構,若開展商業活動,應通告政府監管機構和公眾,澄清它屬下到底有多少公司,和外部合作的公司又是怎樣的占股比例,每年商業活動賺取的利潤又是如何使用的。

    從去年的“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再到今天的“粽子門”,故宮管理的混亂引發社會普遍憂慮。有網友認為,是封閉的管理體制帶給故宮博物院的“頑癥”。故宮雖然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有制度不代表行之有效,也可能老舊不堪或形同虛設。故宮需要打開緊鎖的宮門,接受社會有力地監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