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打誰的臉?

2012-07-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體: ]

 廣州市衛生局前日公布了2012年廣州市游泳場所水質監測結果。結果顯示,今年5~6月期間該局對全市231家游泳場所的水質進行抽檢,其中有103間游泳池水質部分項目檢測不合格。(《信息時報》7月21日)

    游泳場所的水質不合格,是不是不能游泳?對此,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作了回答。但是,衛生局官員的話我沒有聽懂。“池水雖有衛生問題,但并不代表不能開放”,“在池水中檢出大腸菌群、尿素等項目超標,并不意味這個泳池就不能游泳或者真的會危害健康”——那我們當初何必對水質設置這兩個質量指標,又何必要檢查公布,而且得出“不合格”的結論?我以為,從理論上說,不合格的水質一定存在安全隱患,長期在這樣的水里游泳也一定會對健康有礙。

    當然,拋開游泳池的水質不談,就一般意義看,“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不合格食品的判斷標準與不安全食品的標準不同,不合格食品不僅包括不安全的食品,還包括包裝、標識不規范、不合格的安全食品。打一個比方,一件服裝的紐扣松了,或者服裝中含有致癌物質,都可能導致不合格,但前者的不合格顯然與安全無關。但是,我們在指出“不合格并非不安全”的同時也要看到另一個問題:確有不安全的商品不合格,確有不合格的商品恰恰就是不安全。當我們澄清“不合格并非不安全”的概念時,可以讓人們打消對那些不合格而安全的商品的不必要擔心,但是,也可能為不安全商品找到保護傘,他們會據此否認自己的不安全,從而在市場上渾水摸魚,危害消費者。

    廣州市衛生局官員強調“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使我想起幾天前專家說過的差不多的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何計國表示,“當前,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誤讀了,其實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他還說,“含致癌物質并非致癌食品”。我估計,此論一出,中國一切有毒有害食品的制造者一定歡欣鼓舞,他們第一會把自己的不安全食品說成是不合格;同時,哪怕是含有致癌物質,也會理直氣壯地宣稱不會致癌。現在看來,“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的觀點不僅適用于食品行業,而且適用于一切商品,連不合格的游泳池水也用上了。從此以后,中國只有不合格商品,不存在不安全商品了。“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或將普遍流行,成為一切不安全商品欺世盜名的廣告詞。

    那么,究竟什么是不安全食品?對此,專家也是有答案的。農業部副部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自己并不贊成媒體對“致癌牛奶”等的過度炒作,“你說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啊?”原來,專家眼里的不安全食品是,能夠立即把人吃傷、吃死的,才算不安全的有毒食品,至于若干年后才產生有毒效應,就不在此列了。根據這個標準,游泳池水大腸菌群、尿素不管多么超標,也不會讓人立刻在池中病倒,更不會當場死亡,那么,這個游泳池水當然是安全的了。用這樣的標準抓安全,能夠抓出一個安全局面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