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昨日宣布,從本月開始上海試行超市商品價格信息專項公布,進一步推進網絡曬價、價比三家活動。(10月12日東方網)
商家在利用廣告宣傳自己的產品同時,也將自己的產品價格公諸于眾,這可能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然而,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宣布,上海10家超市網上“曬價”,這可能在國內可謂是開了先河。對此舉,在上海10家超市中也反應不一,家樂福、沃爾瑪、聯華超市、卜蜂蓮花等相關負責人均認為,“這是優化市場環境,維護價格體系的重要舉措,我們將積極擁護”;也有超市坦言,發改委的這一舉措,在方便市民選擇“低價”商品的同時,也會加劇市場的競爭。如果市場一味片面追求低價,“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可能會導致商品質量打折”。
其實,任何一項舉措出臺,不可能都讓人認同,有疑問和擔心純屬正常。但筆者對于網上“曬價”與用腳投票比較看好。理由很簡單,一是,10家超市網上“曬價”,有利于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有利于相互之間競爭比質量、比價格,其價格信息將進一步公開、透明,也對超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市民可以用腳投票,選擇“價廉”的商家,這樣對超市而言,知道自己產品價格優勢在哪,劣勢在哪,做到“心知肚明”,根據市民的需求與愿望及時調整“攻略”。
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10家超市在網上“曬價”,不僅為加強整個商品采購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管控,降低成本,提供實惠價格提供了先決條件,對平抑物價抑制通脹有益,也有利于社會監督食品安全關。
盡管網上“曬價”與市民用腳投票選擇超市在上海還是“首創”,但至少可以讓人們從中得到這樣的信息,誰的價格適中,誰的質量好,誰在市場競爭中就能贏得廣大客戶青睞!這是市場規律,也是必須遵循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