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打工時被砸成重傷,需盡快手術,但龐大的治療費用讓他們一家陷入困境。為挽救父親的性命,年僅9歲的女兒走上街頭,愿賣身救父。這一幕出現在鄭州街頭。(3月18日《大河報》)
9歲女孩要“賣身救父”,這樣的新聞有足夠的理由吸引公眾的眼球。但一個9歲的孩子,怎么會想出這樣的招?也就難怪眾多網友質疑這是在炒作。小女孩的堂叔接受采訪時也承認他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不能眼看堂哥有生存希望,但因沒錢而死去”。
很顯然,在小女孩父親的傷病千真萬確、小女孩家境一貧如洗毋庸置疑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看見炒作。
問題在于:如果女孩的父親能夠得到最起碼的救助,如果不是真的走投無路,如果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女孩還會用這樣作秀方式來“救父”嗎?
我們更應該想想,出現這樣讓人揪心的“賣身救父”,到底是炒作者試圖綁架我們的同情心,還是我們對于弱勢群體的救助還遠遠不到位?多關注一下“賣身救父”背后的悲愴與無奈,多想想如何避免類似的悲情一幕再次出現,才是最應該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