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火災致120人遇難、77人受傷。面對如此重特大事故,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么原因會造成如此慘痛的傷亡?
求生無門,是獲救者最痛苦的記憶。
“我們拼命跑到門邊,可門打不開,大家只能又往別的出口跑……”受傷員工說。后期進入現場勘查的人員,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
據介紹,過火車間共6個門,但只開了1個,其余5個門全是鎖著的。就在這幾扇無情緊閉的大門邊,現場的情形令人觸目驚心。
“平時工人上班后,車間大多數門都會鎖上,主要是走更衣室那個通道。”公司員工封巖告訴記者。
生產過程中,為何要把大多數門鎖上呢?
一種說法是,鎖門是為了確保封閉消毒效果。每名員工進車間前,都要經過嚴格消毒。但也有員工表示,鎖門是“為了避免工人來回走動,干擾生產秩序”。
記者了解到,寶源豐禽業公司幾年前通過了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吉林省“百強農產品加工企業”、長春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加強企業管理看似合理,但有關現場勘查人士指出,“鎖門”之舉折射出該公司在保障職工安全方面意識淡漠,突逢重大事故時,人為地讓“生門”變成了“死門”。特別是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這方面本應格外注意。
采訪中,記者發現,企業疏于安全教育,是造成職工傷亡慘重的又一原因。
“眼前通紅一片,全是煙,還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我們都懵了,下意識地跟著人流跑。”幸存員工王秀娟說,“逃命過程中,很多人摔倒,你擠我,我壓你,互相踩踏,亂成一片。”
臉部燒傷的員工王榮麗告訴記者,她當時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她參加工作2年多,從未接受過安全教育培訓、沒參加過任何防火演練,甚至連車間是否備有滅火器都不清楚。
“最基本的消防設備都沒有,車間里沒有應急照明燈、沒有滅火器,也沒看到過消防栓……”很多員工告訴記者,當時現場一片混亂,沒人帶頭指揮逃生、救援,甚至連“掩住口鼻”等最基本的自救方法,也幾乎沒員工知道。
火災發生后,空氣中有強烈異味,周圍3000名群眾被疏散。據參與救援的消防部門推測,車間速凍系統的連接管道中有液氨泄漏。液氨是強腐蝕性有毒物質,易揮發、燃燒。要讓氨保持液態需極大壓力,而在壓力特別大的情況下,一旦遇到外界撞擊或是溫度過高,就易產生爆炸,液氨蒸氣可強烈刺激呼吸道黏膜和眼睛,引起窒息。
記者從當地醫院獲悉,除燒傷外,受傷員工多為吸入氨氣及其他有毒氣體造成的呼吸道水腫。
然而,受訪員工大多告訴記者,他們并不知道廠里有液氨存在,也沒人告訴過他們相關防護知識。一名40多歲的員工,驚訝地對記者說:“我剛入廠時,總聞著有股怪味,問別人都不清楚,只說禽類公司就這個味兒,后來也習慣了。”
對此,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護員工在生產作業中的安全,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做好職工日常勞動保護,才能使職工在有毒有害工作環境下少受傷害,只有平時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也只有加強消防知識普及和險情應對教育,讓每個職工都掌握科學自救措施,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職工生命財產損失。但很遺憾,作為一家年銷售收入近4億元的民營企業,寶源豐禽業在這方面做得顯然遠遠不夠。
采訪中,問及企業是否為職工上了工傷保險、醫療保險時,大多數員工的回答是“不清楚”。一位34歲的員工說:“當初就奔著每月能開一兩千元工資來的,至于勞動合同上具體怎么寫的,公司給沒給上保險,都不清楚,也沒考慮過。”
也許,正是這一系列的“不清楚”、“沒考慮”和疏忽,關上了這個企業120名罹難職工的“生命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