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論文 > 正文

馮小剛要為春晚換一種笑法?

2013-07-16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馮小剛在“就任演說”時說,“領導找我做這一屆春晚的總導演,其實就給春晚定了一個調子了”,而這個調子就是2014春晚的八字方針:“真誠、溫暖、振奮、好玩”。其中,馮小剛尤其提到“春晚的最高標準是博眾一樂”。馮氏春晚會變成馮氏喜劇嗎?

    剛剛傳出馮小剛即將擔任2014春晚總導演消息時,娛樂圈可能真是“驚呆了”——一是因為春晚不是一檔純粹的綜藝節(jié)目。二是因為在長達31年的春晚歷史上,總導演一職還未曾讓央視之外的人染指。不少人猜測,馮小剛當總導演賺個名頭,只是2014年春晚云錦上一朵顯眼的花。

    然而,經(jīng)過一波猜謎般的反復后,2014馬年春晚的幕后主創(chuàng)團隊終于正式曝光,這個幕后陣容更是讓大眾感覺震驚:除開馮小剛,一并被央視春晚聘任的,還有趙本山、張國立、趙寶剛、劉恒等影視劇中常見的腕兒,他們緊緊圍繞馮小剛形成了2014春晚的幕后班底。

    從曝光的團隊看來,2014春晚淡化了“央視”的標簽,強化了“馮氏”風格:所有幕后團隊中,只有執(zhí)行總導演、制片主任、總舞美來自于央視,其他全部來自外援。這樣的團隊構成也不難看出,策劃、創(chuàng)意等內容性工作由外部人員構成;執(zhí)行等工作則由央視內部構成——這些變動都在傳遞同一種信號:2014春晚所求的真創(chuàng)新、真改革不再是“虛晃一槍”,而是實打實的、動真格的改革。

    實際上,馮小剛在接下聘任證書時候的“就任演說”也已經(jīng)透露了這種真變革的動向,“領導找我做這一屆春晚的總導演,其實就給春晚定了一個調子了”;而這個調子就是2014春晚的八字方針:“真誠、溫暖、振奮、好玩”,其中,馮小剛尤其提到“好玩”,“春晚的最高標準是博眾一樂”。

    對一檔晚會而言,語言類節(jié)目是“歡樂度”的表現(xiàn),語言類節(jié)目對春晚的成敗至關重要。成為“新民俗”的春晚逐漸成了大年夜的“痰盂”,哪怕取消了賀電、煽情片段、植入廣告也被大眾狂吐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語言類節(jié)目歡樂度不夠。早年的春晚語言類節(jié)目,有《一個推銷員》《警察與小偷》《牛大叔提干》《打撲克》等入木三分的諷刺與嘲諷;也有類似《過河》《如此包裝》等質樸清新的逗樂與調侃。進入二十世紀后,春晚所承擔的教化功能加強,諷刺逐漸變少甚至絕跡,歌功頌德類小品、肉麻吹捧的主題層出不窮;喜劇效果也不再來自于嘲諷帶來的會心一笑,或形式改變帶來的耳目一新,更多是調侃盤點熱點事件、串燒流行歌曲、抄襲網(wǎng)絡熱詞或段子,諷刺幽默變成了胳肢逗樂。逐漸僵化的形式、益發(fā)窄化的表現(xiàn)主題,讓春晚越來越“不好笑”。趙本山和宋丹丹接近大年夜臨時被要求更改表演小品《火炬手》,表演完畢趙本山嚎啕大哭,宋丹丹就此告別春晚舞臺。這些都是馮氏春晚團隊要努力改變的陳疾。

    馮小剛來自于電影界,他身上延續(xù)的是王朔一派充滿溫情的草根式自我嘲諷,臺詞充滿知識分子的機鋒與智慧;趙本山是語言類大腕,他所代表的是農(nóng)民充滿質樸和狡黠;劉恒是作協(xié)副主席,其編劇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對都市平民的市井氣和消融苦難表現(xiàn)有力;趙寶剛、張國立是電視劇界資深人士,其作品大多貼近生活,其中趙寶剛更是發(fā)現(xiàn)都市話題的能手;沈騰、彭大魔、趙麟等,則充滿了濃郁的現(xiàn)代都市風格——他們或許會讓2014年春晚不再是胳肢人的逼人笑或肉麻的堆笑,而是換一種“笑法兒”,就像馮小剛所說,“不再只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歌頌”、“也不再是拿表演者生理缺陷的找樂”、“不再東躲西閃,不疼不癢、不咸不淡”,而是“真貼近、真針砭”。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