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冀寶齋這朵“奇葩”是怎樣煉成的?

2013-07-17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河北文物局7月14日發布對“雷人博物館”冀寶齋處理結果,冀州民政局已撤銷冀寶齋博物館的民營非企業單位注冊登記證,冀寶齋閉館整頓。(7月15日《新京報》)

    部分藏品被網友稱為山寨、雷人、錯位、穿越的“奇葩博物館”,竟然擁有3A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少年隊實踐教育基地、“省級科普基地”等多個名頭。更為離奇的是,如此“奇葩博物館”竟然還成了冀州市政府十大重點工程之一。

    一個贗品充斥的博物館竟然獲得“重點工程”稱號,得到政府每年60萬元的資金扶持,面對如此文化丑聞,當地政府顯然難辭其咎。據媒體報道,冀寶齋在建館之初,就遭到當地村民的聯合反對,甚至還有村民向冀州市政府反映過村賬目、建館等問題,“奇葩博物館”為何最終還是順利建成了?

    其實對于冀寶齋存在的問題,當地一些政府官員恐怕并非全不知情。有官員就坦承,他們也了解冀寶齋博物館的東西是假的,但是各級官員和省內外專家來冀州基本會去參觀這個博物館。明知展品是假的,所謂“最大民間博物館”只是“皇帝的新裝”,卻依然將其作為一張文化名片向外推薦,足見當地政府文化政績觀的畸形。

    為了滿足文化政績的需要,裝點自己外在的門面,不管展品是真是假,都一股腦當做文化載體,對其不惜耗費公帑予以重點扶持。冀寶齋的神奇傳說已然被戳破,這一荒誕的文化現象卻不能不讓人警醒,如果不能矯正地方政府畸形的文化政績觀,引導地方政府真正重視文化的內涵,正視民眾的文化需求,冀寶齋的荒誕還將可能重演。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