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問“去哪兒”很紅,爸爸不知道去哪兒了,時間也不知道去哪兒了。一時間大家都茫然了起來,尤其是看到社科院報告說去年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的新聞后,更是不知道我的稅款去哪兒了。
關于中國老百姓的稅負,討論了好些年了。雖然一直有某些聲音說國人的稅既不多也不重,但是具體到一個個納稅人,拿到工資單的時候,恐怕真心認同 那個聲音的并不多。但稅法龐雜繁復,不是財務專業的人,恐怕真是搞不清楚到底自己“被稅”了多少。所幸,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名為“將全面深化 財稅體制改革落到實處”的報告給攬總算了一下:2013年數據顯示,我國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而“公共財政收入”僅是衡 量“宏觀稅負”各指標中,口徑最小的一個。社科院再權威不過了,采取口徑最小的算法,也是再謹慎不過了,故而這個數據也是再可信不過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想當年,某家是“萬元戶”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現在居然人均稅負就已然接近萬元。當然,財務專家可以講解一下,每個 人交的稅除了個人所得稅、擺在明面上的契稅、印花稅、購置稅等,還包括不知不覺中就已經交過了的增值稅、城建稅、營業稅等。如果有人還天真地認為自己工資 低不夠起征點所以就不是納稅人,那可真要好好體會體會社科院報告的精神了。
交了這么多稅,自然就要好奇我的稅款去哪兒了。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偏巧看到了法制晚報對近年來公職人員傷人事件的盤點,其中,關于賠償的部 分很是引人注意。文中說,記者整理近年來10起公職人員違法事件,發現事件發生后,有8成左右當地政府或相關部門先行賠償。在這些案例中,賠償金額多為數 十萬,最多的是廣西陽朔在押嫌犯身亡,當地政府機關賠償90萬元,最少的是青海湟中城管打人案,相關部門賠償了20.9萬元。政府的錢從哪里來?自然就是 納稅人的稅款。說實在的,稅負重不是不可以,如果能夠讓每個人切實感受到社會福利提高了,那也值得?僧斎藗円琅f擔心著醫療費用高、教育不公平、養老難有 著落等問題的時候,
款卻被用來給一些諸如“槍殺孕婦”的惡警作為善后之用,就實在是令人到底意難平了。雖然在這些事件中,政府一方往往將之稱為“墊付”,但事后能從肇事者手里追索回相應款項的,少之又少。
歸根到底,納稅人的錢都是血汗錢,既然不肯少收稅,至少也得把稅款花得明明白白、花到對的地方。否則,不負責任隨便花的結果,只能是無論收多少錢上來都覺得不夠用。如此循環往復,納稅人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