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部地區一位基層干部向記者吐槽,前一陣出差沒有趕上同事婚宴,幾周后回來竟然還是沒躲過。原來,最近單位同事辦喜宴流行“播連續劇”,每個周末擺 兩桌,一場婚宴能持續好幾周。當記者對此表示疑惑不解時,這位干部坦言:“最近都在嚴查公職人員大操大辦婚喪事宜,這么辦,沒那么大動靜,不就顯得符合中 央規定了嘛。”
把大規模的喜宴拆分、然后每周擺幾桌、上演喜宴“周播劇”,聽聞此事,記者不得不佩服某些基層干部對中央相關規定“見招拆招”的智慧。細一想,確實 “妙”,既風風光光辦了事,實實在在收了錢,又能落得個反“四風”、遵守八項規定的清廉名聲,真是一舉多得的“妙招”。
只是,如此“妙招”,除了暴露出某些基層干部的“小聰明”,更讓人看清了反“四風”的艱難。民間形成的大操大辦紅白喜喪事宜的習俗,逐漸成為某些人或風光 一把、或借機斂財的大好機會,基層干部也概莫能外。尤其是此前被各種紅、白“罰單”搜刮過的人,自然要在自己的機會到來時,狠狠地往回“摟一把”。不料, 中央痛下決心反“四風”,擋住了不少人往回摟錢的路子,各種宴請的“周播劇”應運而生。
其實,不單單是大操大辦婚喪事宜,其他各種官場“四風”的具體表現,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和社會基礎。所謂的“傳統”力量形成了“四風”問題的巨大慣性。因此,要剎住“四風”,需要更加充分地考慮到這樣的慣性所帶來的阻力和反彈。
開弓沒有回頭箭。可以預見,在反“四風”的道路上,還會有形形色色諸如“拆分喜宴”這樣的怪招,還會有“傳統”帶來的諸多羈絆。反“四風”要一以貫之、持之以恒,更要有“見招拆招”的智慧和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