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論文 > 正文

愛讓沉寂的文物活了起來

2015-01-16  來源:千龍網(wǎng)
[字體: ]

 文物,乃一個國家的歷史沉淀物,記載著歷史、溝通著古今,也是一串承載傳統(tǒng)文化、鑲嵌民族情感的跳動音符。

    文物的珍貴不言而喻。其歷史、藝術、科學三大價值屬性以及不可再生等特性定義出了它的“超然身價”。

    然而,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都市化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古文物遭到了損害。作為“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一座具有三千余年建城歷史、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的歷史名城也面臨著諸多文物古跡被踐踏被破壞的現(xiàn)實情狀。

    如,清代石碑被胡亂刻寫、古舊大雜院無人認證、教堂石柱釘滿釘子、火神廟險變私人會所……

    令人憤慨,令人遺憾。用北京文保義工的話來說,“文物保護不到位令我心痛”。這是一種來自內(nèi)心的呼喚和吶喊。

    正是因為這群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義工不辭勞苦、不求回報地“扮演”文物保護的“巡邏隊”,帶著目的和任務在街頭巷尾穿梭“溜達”,發(fā)現(xiàn)問題立馬遏止或上報,周而復始;使原本“沉寂”、“滄桑”的古文物重新煥發(fā)出了新的光彩,活了起來。

    正是這群無私奉獻、深愛著這座古都的文物保護義工在不斷地向這些古物輸送愛心、精心呵護,才有效阻斷了這種破壞的擴大化,彌合了文物創(chuàng)口,在很大程度上補充和紓解了監(jiān)管部門在文物保護上的不足不到位等問題。

    他們自始自終都在踐行著“保護文物,傳承后代”的諾言,默默付出,不叫苦不喊累。把穿插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中的塔頂、城墻、角樓當自己的孩子,用心溫潤;孩子健康漂亮,他們便自豪滿懷。

    這便是北京文保義工的奉獻情懷和新活法。用心用愛織密了文物的防護籠、撐起了古文化的保護傘。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nèi)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quán),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