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網絡運營商公布提速降費方案已一月有余。據調查,部分措施仍未落地,也無具體時間表。雷聲大、雨點小,網友對運營商的改革誠意再次打起了問號。
提速降費難道真的是虛晃一槍?平心而論,這是個系統工程,推進起來牽一發而動全身。計價系統、經營策略的調整,下屬公司及其人員的優化,網 絡建設的成本……種種因素都需要考慮周全,客觀上會延緩改革進程。對此,我們當有理性的認識。不過,運營商行動遲緩,有客觀原因,更有主觀原因。長期以 來,三大運營商憑借地位優勢和政策紅利“躺著賺錢”,過慣了舒服日子。此番改革,旨在打破固有格局,無異于割肉之舉。由此看來,對公開競爭的欲迎還拒、對 封閉運營的留戀不舍,才是改革方案落地的最大阻力。
然而,作為“中”字頭企業,三大運營商要算利益賬,更要算責任賬。企業是不斷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組織,是隨時根據供需關系變化作出理性反 應的市場主體。但國企的角色又決非如此簡單。由于所處領域關乎國計民生,理應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和公共利益需求。這就意味著,三大運 營商在競爭逐利之外,更應胸懷天下,注重公益回報,勇擔責任使命。尤其是當下,“雙創”之風已起,“互聯網+”之潮已臨,網絡通信已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 升級、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提升國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力量。運營商唯有拿出更加進取的姿態,才能滿足時代所需、公眾所盼。
與發展趨勢同向,與民意訴求一心,企業才能行穩致遠,這早已是市場共識,運營商大可不必視此番改革為零和博弈。提速降費已經破冰,接下來, 呼喚運營商拿出更大的勇氣,不斷以改革的“石子”打破既有格局的“死水”,讓技術、管理、服務等有利因素充分涌動,加快電信產業轉型升級。從長遠看,這是 現代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應有之舉,也是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一個月的時間,說短也短,說長也長。在只爭朝夕的改革大潮中,運營商還是多幾分緊迫感為好。早日行動起來,讓改革的步子再大一些,改革方案再實一些,廣大用戶的滿意度才能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