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人民日報評武漢“蘿卜招聘”:應拔出背后“大蘿卜”

2015-08-2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

一旦查出有“蘿卜招聘”的事實后,就要問責到底、追責到人

  有媒體報道:在湖北武漢市2015年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市人社局涉嫌為下屬市人才服務中心“蘿卜招聘”:名義上向社會公開招聘的3個崗位(其中一個崗位招兩人),實際上是為內部4名工作人員量身定做。

  “蘿卜招聘”從表面上看,多數程序合法,但即使是一般社會公眾,也能發現個中端倪。比如上述武漢人社局所招聘的3個崗位,年齡要求為不很常見的 標準:40歲。當招聘結果公示時,果然擬聘人員中最大年齡者為39歲。更有細心人發現,公示中的擬聘用人員,居然全都是已在招聘單位工作的人!

  “蘿卜招聘”這種事多了,不僅會讓沒有門路的寒門學子徹底寒心、國家的人才選拔達不到預期目的,更重要的是有損社會公平正義,使人們對公務員考錄與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喪失信心,進而質疑用人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絕不能等閑視之。

  要根治“蘿卜招聘”,制度上的設計與完善必不可少。比如不能允許用人單位隨意設置奇葩條件。如確有需要,必須充分說明理由。其次是減少面試的權 重,甚至只設“合格”與“不合格”兩個選項。因為近年來揭示出來的考錄及招聘工作的弊端表明,面試環節的暗箱操作很難防范。遴選機關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又 不是選演員,在短短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時間內,考官能看出什么能力和水平?不過是給打“人情分”提供方便。

  但最重要的是,一旦查出有“蘿卜招聘”的事實后,就要問責到底、追責到人。以往即便查出有“蘿卜招聘”事實,頂多把板子打在個別具體經辦人員身 上,用重新招聘等做法蒙混過關,沒聽說哪個部門或單位“一把手”因“蘿卜招聘”而丟官,甚至被牽扯出腐敗問題受到法辦,因此才使許多搞“蘿卜招聘”者有恃 無恐。

要知道,無論黨政機關還是事業單位,選人用人權往往掌握在“一把手”手里。無論是誰要制造花樣、搞“蘿卜招聘”,沒有主管人事的領導點頭批準, 絕不可能得到實施。而主管人事的領導,絕大多數都是“一把手”,他們才是“蘿卜招聘”背后的“大蘿卜”。如果不對他們違紀違規搞“蘿卜招聘”的行為予以深 查追責,包括對其可能以權謀私及受賄行為進行徹查,“拔出蘿卜帶出泥”,就很難形成震懾力,很難從根本上去除“蘿卜招聘”現象。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