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別把“反弟弟妹妹聯盟”太當回事

2016-01-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體: ]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我們班有些孩子悄悄成立了反弟弟妹妹聯盟。”在山東青島市一所小學擔任四年級班主任的王老師說,前段時間,她發現班里有七八個孩子經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后來找了個孩子一問才知道,他們搞了個“反弟弟妹妹聯盟”。(1月7日《華西都市報》)

  自“全面二孩”政策發布起,大孩如何對待二孩,就是一個早已被預料到的話題。此前,還有媒體報道過“你們敢生二胎,我就給你們添外孫”的極端案 例。“反弟弟妹妹聯盟”被曝出,無疑又為這個話題提供了新例。從孩子的角度,多一個“弟弟妹妹”意味著多一個人來分享自己所享受的家庭關愛,他們的“反 對”從心理層面不難理解。但是,如果將此視為“生不生二孩”的決定性因素,顯然就有夸大之嫌了。

  這類現象到底具有多大的普遍性,是值得打一個問號的。任何一個人對于“新生事物”其實都具有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何況是孩子?相信通過適當的 引導和溝通,問題可以妥善解決。所以說,這類帶有獵奇色彩的個案,不應該被過度解讀和放大。但是,這類現象能夠引起外界的注意,并與其他一些因素一起被視 為二孩家庭需要闖過的“關”,它反映出來的“二孩焦慮”,卻是真實的。

  必須承認,過去多年的一孩政策的影響,確實不只體現在人們的平均生育數量上,更體現在它重塑了整個社會的生育觀念和“手足之情”。這其中,或許 就包括老大對于弟弟妹妹的“焦慮”。而無論是老大們的態度,還是其他方面的因素,都說明現在的生育行為早已不像以往那般“單純”,包括生育成本、職業影響 等在內的外部因素,都已成為每個家庭在決定是否生育二孩時必須深思熟慮的問題。只不過,囿于不同的家庭情況,每個人側重考慮的因素也會有所差別,比如家庭 條件好的,對于生養成本的考慮就沒那么多。而這些因素共同作用起來,其實已經超越具體的計生政策對家庭生育選擇的影響——當前,不少國家的低生育率或都與 此相關。

  明確這樣一種現實背景,雖然不必夸大“反弟弟妹妹聯盟”之類的二孩“阻力”,但與之相關的整個社會的二孩焦慮卻必須加以正視,公共層面也必須有 所回應。就比如說在教育方面,是否有必要專門讓“老大”們接受一些分享教育,引導他們更“理性”地看待弟弟妹妹的影響?而在整個社會層面,二孩到底對家庭 意味著什么?既不能夸大生育成本和“反弟弟妹妹聯盟”這類的個案來片面突出二孩的“負擔”,也不能純粹從過去的提倡“只生一個好”轉變為號召“生兩個才是 真正好”。要看到,與“全面二孩”相關的公共政策只有觸摸到普遍而又真實的“二孩焦慮”,才能真正讓生育行為的選擇變得“輕松”“從容”起來。

  全面二孩時代,二孩生與不生,歸根結底是要遵循每個家庭的自愿選擇。但如果生育行為本身所受到的客觀“煩惱”過多,生育選擇變得“縮手縮腳”, 甚至變成一場“冒險”,那顯然也是不正常的。在公共層面,對于如何降低人們在二孩生育選擇時的恐慌,減少他們的生育壓力,讓無論老大還是二孩都能夠有一個 更愉悅的成長環境,無疑還需要給出更多的有效回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