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班級微信群變味了嗎

2016-09-19  來源: 京華時報
[字體: ]

隨著手機社交平臺的普及,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渠道進入微信時代。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班級微信群”開始變了味兒,炫富的、曬娃的、拉投票的、搞推銷的、做股票的……

  變味的班級微信群,或許不是全部現實,卻照見了部分眾生相。報道中梳理的問題,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遍現象,比如拉票、推銷,這在幾乎 所有的微信群里都存在;另一部分是家長群的特有現象,比如家長之于教師的奉承、家長間的攀比。當輿論將目光聚焦到班級微信圈,其真正關心的,還是亂象背后 的動因與影響。

  微信通常被理解為熟人社交工具,但在現實中,隨著“見面加微信”成為習慣性動作,各式與工作、生活有關的微信群層出不窮,微信已變成通用型社交 平臺。其中的人際連接邏輯,也經歷了從熟人到“弱聯系”直至“陌生化”的切換。班級微信群便是這樣一個樣本。由于子女同班,家長被拉入同一個微信群,可事 實上,他們的關系是“半生不熟”的,很多甚至純屬陌生人。

  不管是班級微信群,還是業主微信群、同鄉微信群,都有一個共同點,其入群門檻是基于一種“原始身份”,而沒有“價值篩選”。在這樣的群里,不會 自動發育出一套完整的“社交禮儀”,大家多半是很自利的、無所顧忌的發言、刷屏、推銷……變味的班級微信群,從來就不是孤立現象。它既是網絡社交禮儀失范 的注腳,也是某些現實關系的延伸。

或許可以說,班級微信群從沒變味,只是隨著時間的推延,人們越發覺察到其本就“不對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