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發展低碳旅游需要政府主導、企業行動、公眾參與
“早晨6點45乘班車出發,中午11點到達目的地吃午飯,隨后騎行組和攝影組分頭活動……”最近,中國科技大學攝影協會正在籌劃一次戶外采風活動,時間初步定在3月26日、27日兩天,目的地是著名歷史文化古城安徽省歙縣。
會長周銳告訴記者,科大攝協每學期都會組織3次以上戶外采風活動,參與者逐年增加。這些活動一直秉持一個原則低碳。“我們通常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在景區只騎自行車或者步行,產生的垃圾會集中起來帶出景區,住宿只選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的青年旅社。”
近年來,低碳旅游悄然興起。顧名思義,低碳旅游就是指以低耗能、低污染為特色的綠色旅行,旅行者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盡量減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43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5.6%的人有過低碳旅游的經歷。
89.8%的人表示自己在旅游時會注意低碳環保
在周銳看來,低碳旅游最大的特點就是環保。他認為,隨著旅游人數不斷增長,旅游景點如何既能保持優美的環境,又能接待越來越多的游客,成為一個巨大難題。低碳旅游正是破解這個難題的一劑良方。
“低碳旅游不但更便宜,還能給旅行者提供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極大地提升了旅游的樂趣。由于大家更多地采取徒步、騎自行車等方式,也很容易結識更多好朋友。”周銳說。
調查顯示,受訪者眼中低碳旅游的三大主要特點分別是:親近自然(83.0%),不產生垃圾(72.4%),保護旅游地景觀(71.0%)。其他選擇還包括:自助游(49.4%),便宜(34.8%),近距離旅游(28.9%)等。
“低碳旅游在我們小圈子里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參加采風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平時自己旅游,大家也都習慣先上網查一查攻略,準備自助低碳游。”周銳說。
調查中,89.8%的人表示自己在旅游時會注意低碳環保。相對于其他旅游方式,85.8%的人表示更愿意選擇低碳旅游。
雖然低碳旅游越來越火,但是北京市某事業單位員工張誠(化名)卻表示自己對其并不感興趣。他的理由很簡單:“本來平時工作就特忙,一年到頭難得有時間去旅游。如果旅行時不開車,又不住高檔酒店,真不知道是去旅游放松還是去受罪?”
有和張誠一樣想法的人并不少見。調查中,3.3%的人明確表示自己不愿意進行低碳旅游。11.8%的人認為,旅游本來就為享受,處處要求低碳太麻煩。
“低碳旅游會降低旅游質量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于走馬觀花式的傳統旅游方式,強調體驗自然、愛護自然、融入自然的低碳旅游更能體現旅游出行的真諦。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過著一種趕鴨子上架式的“都市快生活”,而低碳旅游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輕松上陣、清新慢行、返璞歸真地享受自然的機會。
“低碳旅游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據了解,2009年5月,低碳旅游的概念在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中被首次提出。2009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倡導低碳旅游方式。
王健生表示,低碳旅游包含兩個基本含義:作為一種旅游消費觀念,它提倡人們在旅游時衣食住行處處都應該低碳環保;作為一種旅游開發的基本原則,它則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環境,在整個旅游產業鏈貫穿低碳生產行為,實現資源利用的高效低耗。
取締使用汽油或柴油的私營觀光車,一律改為使用清潔能源的觀光巴士;要求景區賓館和農民旅游飯店使用天然氣促進節能減排……對于自己家鄉四川省峨眉山景區近年來的這些做法,大學生張小源拍手叫好,“我敢保證,現在凡是去過峨眉山的人,肯定對低碳旅游四個字印象深刻,因為景區里到處都是這方面內容的宣傳語。良好的環境保護也吸引了更多游客。”
調查顯示,85.4%的人認為低碳旅游的優點在于“保護了旅游目的地的環境”;68.6%的人認為低碳旅游“增加了旅游者個人的體驗”;62.9%的人認為其“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62.7%的人認為其“操作簡便,每個人都能參與”。
“低碳旅游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王健生指出,低碳旅游強調在保護良好的自然、人文環境的同時,合理地開發旅游資源,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發展低碳旅游需要政府主導、企業行動、公眾參與。首先,在政策上,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旅游行業開發新的低碳環保旅游產品,動員和引導游客改變旅游消費方式,推動旅游各要素向低碳化發展;第二,旅游企業應該認識到低碳旅游對自身乃至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提供低碳飲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等;第三,公眾也應該樹立低碳旅游的觀念,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旅游環節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低碳旅游會讓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感受到旅游的真正魅力。
“早晨6點45乘班車出發,中午11點到達目的地吃午飯,隨后騎行組和攝影組分頭活動……”最近,中國科技大學攝影協會正在籌劃一次戶外采風活動,時間初步定在3月26日、27日兩天,目的地是著名歷史文化古城安徽省歙縣。
會長周銳告訴記者,科大攝協每學期都會組織3次以上戶外采風活動,參與者逐年增加。這些活動一直秉持一個原則低碳。“我們通常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在景區只騎自行車或者步行,產生的垃圾會集中起來帶出景區,住宿只選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的青年旅社。”
近年來,低碳旅游悄然興起。顧名思義,低碳旅游就是指以低耗能、低污染為特色的綠色旅行,旅行者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盡量減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43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5.6%的人有過低碳旅游的經歷。
89.8%的人表示自己在旅游時會注意低碳環保
在周銳看來,低碳旅游最大的特點就是環保。他認為,隨著旅游人數不斷增長,旅游景點如何既能保持優美的環境,又能接待越來越多的游客,成為一個巨大難題。低碳旅游正是破解這個難題的一劑良方。
“低碳旅游不但更便宜,還能給旅行者提供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極大地提升了旅游的樂趣。由于大家更多地采取徒步、騎自行車等方式,也很容易結識更多好朋友。”周銳說。
調查顯示,受訪者眼中低碳旅游的三大主要特點分別是:親近自然(83.0%),不產生垃圾(72.4%),保護旅游地景觀(71.0%)。其他選擇還包括:自助游(49.4%),便宜(34.8%),近距離旅游(28.9%)等。
“低碳旅游在我們小圈子里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參加采風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平時自己旅游,大家也都習慣先上網查一查攻略,準備自助低碳游。”周銳說。
調查中,89.8%的人表示自己在旅游時會注意低碳環保。相對于其他旅游方式,85.8%的人表示更愿意選擇低碳旅游。
雖然低碳旅游越來越火,但是北京市某事業單位員工張誠(化名)卻表示自己對其并不感興趣。他的理由很簡單:“本來平時工作就特忙,一年到頭難得有時間去旅游。如果旅行時不開車,又不住高檔酒店,真不知道是去旅游放松還是去受罪?”
有和張誠一樣想法的人并不少見。調查中,3.3%的人明確表示自己不愿意進行低碳旅游。11.8%的人認為,旅游本來就為享受,處處要求低碳太麻煩。
“低碳旅游會降低旅游質量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于走馬觀花式的傳統旅游方式,強調體驗自然、愛護自然、融入自然的低碳旅游更能體現旅游出行的真諦。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過著一種趕鴨子上架式的“都市快生活”,而低碳旅游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輕松上陣、清新慢行、返璞歸真地享受自然的機會。
“低碳旅游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據了解,2009年5月,低碳旅游的概念在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中被首次提出。2009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倡導低碳旅游方式。
王健生表示,低碳旅游包含兩個基本含義:作為一種旅游消費觀念,它提倡人們在旅游時衣食住行處處都應該低碳環保;作為一種旅游開發的基本原則,它則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環境,在整個旅游產業鏈貫穿低碳生產行為,實現資源利用的高效低耗。
取締使用汽油或柴油的私營觀光車,一律改為使用清潔能源的觀光巴士;要求景區賓館和農民旅游飯店使用天然氣促進節能減排……對于自己家鄉四川省峨眉山景區近年來的這些做法,大學生張小源拍手叫好,“我敢保證,現在凡是去過峨眉山的人,肯定對低碳旅游四個字印象深刻,因為景區里到處都是這方面內容的宣傳語。良好的環境保護也吸引了更多游客。”
調查顯示,85.4%的人認為低碳旅游的優點在于“保護了旅游目的地的環境”;68.6%的人認為低碳旅游“增加了旅游者個人的體驗”;62.9%的人認為其“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62.7%的人認為其“操作簡便,每個人都能參與”。
“低碳旅游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王健生指出,低碳旅游強調在保護良好的自然、人文環境的同時,合理地開發旅游資源,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發展低碳旅游需要政府主導、企業行動、公眾參與。首先,在政策上,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旅游行業開發新的低碳環保旅游產品,動員和引導游客改變旅游消費方式,推動旅游各要素向低碳化發展;第二,旅游企業應該認識到低碳旅游對自身乃至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提供低碳飲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等;第三,公眾也應該樹立低碳旅游的觀念,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旅游環節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低碳旅游會讓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感受到旅游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