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今年民政工作會議召開,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起,本市7500多家社會組織的12萬名專職工作人員,將擁有一套獨立于公務員編制、事業編制、企業編制外的編制體系。
社會組織納入編制體系后,其人員編制和工資起薪等將由政府部門來核定。屆時,社會組織專職人員的工資將與社會組織“效益”、項目運行情況等相關聯,并有望翻番。
◎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分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三類。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已達44.9萬個,活躍在教育、衛生、環保、扶貧、災害救助等各個領域,廣泛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
【編制】
單獨建立
第四體系
北京市民政局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書記溫慶云介紹,今年將建立社會組織專職人員編制體系,把市區兩級社會組織全部納入編制管理。他介紹,中國有四大法人體系:行政單位的、事業單位的、企業的和社會組織,“前三個都有自己的編制,唯獨社會組織沒有,今后要把這個編制體系建立起來。”
溫慶云說,社會組織編制不同于公務員等編制,后者比較死,而社會組織的編制體系是靈活的。納入編制體系后,社會組織的人員編制和工資都將由民政部門根據社會組織的運行情況、人員需求等情況來進行核定。”
同時,社會組織的機構建設、人員養老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障都將得到完善,“社會組織的管理會進一步加強,人員待遇也都會有所提高。”
截至目前,全市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約有7500多家,涉及到的專職工作者約有12萬人。溫慶云說,全市已有近400個社會組織開展了編制體系建設的試點工作。
【工資】
民政部門
核定工資
溫慶云介紹,納入編制體系后,社會組織將參照事業單位,建立自己的工資基金制度。工資基金是用于職工各項工資支出的專用資金,社會組織將根據人員多少、項目運行情況、吸納資金多少等,確定人員工資及資金總額,報民政等部門;民政部門將對社會組織上報的數據,綜合多方情況進一步審核確定,并在稅收上給予減稅優惠。
溫慶云說,工資的核定將主要根據社會組織吸納社會資金的多少、項目運作效果、承擔政府購買服務的能力等來最終確定。
“比如現在普通的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一個月工資2000塊錢左右,今后納入編制、實施工資基金管理后,就可能拿到每月4000元甚至更高的工資。”溫慶云說,要是社會組織的項目運行不好,“可能第二年工資就少了。實際上,它的運作跟企業差不多,運作得好工資就高。”他表示,這將進一步促進社會組織的專業化和職業化。
據了解,今年還將研究建立社會組織的工資指數。“類似于最低工資標準,我們會提出一個工資線讓社會組織來參照。”溫慶云說,盡管該標準不是強制性的,但有了這個指數,社會組織的專職人員就可以根據指數去爭取工資。
【運營】
社會組織
可辦企業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吳世民介紹,今年將推動政府轉移職能,向社會組織開放更多公共資源和領域,鼓勵社會組織在養老服務、慈善公益等領域興辦社會企業。
社會組織為非營利性質,而企業是營利的,允許社會組織辦企業是否有所不妥?對此,溫慶云解釋說,社會組織的性質盡管是非營利的,但社會組織也是需要運營成本的,并不是完全不掙錢。
“很多工作,如果僅靠志愿者,力量是有限的。我們希望把社會組織利用起來,做一些公益、服務性質的經營性項目,并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溫慶云舉例說,比如心理咨詢師,在社區、老年機構、兒童機構都非常需要,但現在都是靠志愿者,“我們希望社會組織來運作這個項目,培養一批專業的咨詢師常駐在社區,再由政府購買服務,這樣他們就不是志愿者的性質,而是專業服務人員的性質,人員的積極性得到提高,社會組織的管理、運營也得以維持。”
溫慶云說,社會組織運行的項目會慢慢變成社會企業的概念,社會組織有收益、有政府支持,并可以向社會募集支持資金,這樣將可自我運行、良好發展,“否則社會組織的發展是難以持續的。”
【就業】
有望推行
持證上崗
為了提高在就業人員數量,民政部門將研究建立一個社會組織就業指數。溫慶云介紹,社會組織是一個很大的就業體系,能吸納大量人員就業,國外在社會組織就業的人口占活躍就業人口的6%左右,而在國內這個比例只有0.2%。
據介紹,本市有望推行專職工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職稱】
探索設立
專業職稱
民政部門將探索設立專業系列職稱,研究不同類別社會組織的專業職稱設計,建立社會組織專業資格認證制度。
“現在社工是可以考取統一的國家職稱的,但是社會組織的人員一直沒有統一的職稱。”溫慶云說,比如現在的美容美發行業,很多理發師有中級、高級這樣的認證,“今后我們要做的是賦予他們這種認證的合法性,進一步擴大公眾的認可度,每個社會組織的專職人員,都可以考職稱。”
【試點】
編制參照
事業單位
作為文化行業的社會組織,北京市動漫游戲產業聯盟在年前剛剛被批準納入試點范圍。該聯盟相關負責人介紹,聯盟現有9名專職工作人員,每月平均工資3000元左右。
對于即將建立的編制體系,這名負責人說:“我們初步了解到,我們社會組織的編制是參照事業單位的編制來執行的,有了編制,保險、人事關系、福利待遇肯定會更加規范。”這名負責人說,現在組織正在對9名專職人員的檔案進行收集規范,以前因為沒有人事關系,這些從業人員的檔案都在自己的戶口所在地,“一些人盡管在聯盟工作,但檔案上還是待業狀態,更沒有工齡的統計。”
這名負責人說,規范好這些檔案后,聯盟將把這些檔案交由民政部門代為管理,同時,將根據工齡等多個條件來核定人員工資,并報給有關部門進一步核定審批,“后期工作怎么開展,怎么成立工資基金等等,還要根據民政部門的安排來做,預計兩三個月吧,我們就可以步入正軌了。”
這名負責人同時表示,納入編制體系后,社會組織將可以招收大學生、復轉軍人,必將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社會組織工作,將更加提升社會組織的職業化水平。
■其他方面
慈善組織將建考核評估體系
>>公益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昨日介紹,本市今年將出臺《慈善導航——慈善公益組織實時量化標準化評價體系》,引入對慈善組織考核的評估體系,為公眾提供一個可以方便快捷了解各個社會組織財務、項目等活動情況的渠道。
對于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民政部門也將成立專項小組,起草職業認證的培訓教材,規劃和實施公益行業的職業認證,以進一步提升慈善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
據介紹,本市今年還將出臺首部慈善事業白皮書。白皮書將匯總本市慈善信息平臺上的慈善公益信息,分析慈善事業現狀,提出問題和發展意見。
同時,民政部門還將組織制定《北京市慈善事業促進辦法》,其中規范慈善組織的運作將是核心內容。預計該辦法將在下半年出臺。
貧困老人將免費上意外險
>>養老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將為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上意外傷害保險。對于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人員、享受城鄉低保人員以及民政部門公布的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群,其保險費用將由政府財政來承擔。
據介紹,享受救助的特困高齡老人目前有500人,今年救助范圍擬擴大為2000人,救助金額也將由600元提高到1000元。
此外,年內,本市還將開工建設一萬張養老床位,并探索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推進養老機構星級評定,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