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文物“身份證”全國首創
東城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為區內3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陸續進行掛牌以示公眾,確保東城區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
昨天(1日),本市16個區縣文化委員會同時啟動千名文物安全監督員上崗工程和普查登記文物掛牌工程,1000名或兼職、或全職的監督員將擔負起“發現文物受損及時向本區縣文化委員會反映”的任務。本市也成為全國首個為普查登記文物設立保護標志的城市。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說:“這兩項工程是文物保護的新延伸。”
2800處普查文物掛起“身份證”
作為古都名城,北京各級不可移動文物總數達3840處,其中分布在各區縣的普查登記文物達到2800多項。然而,守護這些珍貴遺存的專業人員不足百人。
人少,身上的擔子卻隨著城市的發展越發沉重。“大量的建設、發展和多種人為破壞的因素,加之不可移動文物較為分散,日常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往往有心無力。”孔繁峙說,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受到明確的法規保護,但普查登記文物因為缺少“身份證”,經常遭到破壞。
為改變這種尷尬,16個區縣普查登記文物開始裝金屬銘牌。北京也成為全國第一座為普查登記的文物建筑設立保護標志的城市,明確保護身份。“這項工作將由各區縣文化委員會逐步完成,彌補文物法規對普查登記文物缺乏保護措施的問題。”孔繁峙說,此次使用的保護標志是不銹鋼材質,長42厘米、寬30厘米,字體鮮明醒目,安裝于各普查登記文物的墻體或明顯位置,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等特殊情況還將根據需要安裝底座。
安全監督員將競爭上崗
守衛文物也用起了“人海戰術”。1000名文物安全監督員正式上崗。
市文物局介紹,這些監督員的選拔聘用由各區縣文化委員會負責統籌,具體人由各普查登記文物所在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從熱愛文化遺產的人士中推選。“他們將擔負文物安全監督工作,是文物保護的基本力量。”孔繁峙透露,這些人員多居住生活在文物的周邊區域,如發現文物受到破損等問題,將及時向本區縣文化委員會反映,文化委員會第一時間了解文物破損情況,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查處破壞的行為和安全隱患,防止文物因各種原因受到破壞。
這還將是一場“持久戰”。文物部門將按照經費管理程序給予監督員一定補貼。各區縣文化委員會將對本區域文物安全監督員提出指導意見和上崗競爭機制,使監督工作形成規范、形成制度。
東西城普查文物定點監督
文物守衛戰中的重點“戰場”當屬東城區和西城區。這兩個區幾乎涵蓋了北京舊城,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除了故宮、恭王府等耳熟能詳的“大牌”文物單位,還藏了不少別致的民居四合院。然而,由于位于城市中心區域,兩個區開發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都有可能給文物帶來隱患。”孔繁峙透露,與其他區縣可能出現一名監督員負責多處普查登記文物不同,東城區和西城區的每處普查登記文物都要確定一名文物安全監督員,實施定點監督。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防止文物受到各方面的破壞。”孔繁峙表示,今后,各區縣還將深入研究普查登記文物的文化內涵,符合條件的將公布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加強文物建筑保護工作,需要進行修繕的及時搶險修繕。
馬上就訪
東城區:
網格監督文物安全
從2008年開始,東城區就將文物安全巡查納入城市網格管理,監督員每天巡查各自負責“網格”內的城市設施,除了井蓋兒、電線桿等市政設施以外,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普查登記文物也在巡查范圍內。
“每個網格大約是1.6萬平方米范圍,每天這些監督員從早上8點到22點,三班二運轉進行巡查。”東城區文物管理所所長王芯說,“由于這套管理機制和模式已經很完善,所以這次文物安全監督員仍然是由這些網格管理監督員來擔任。”
每名監督員配備一臺城管通設備,可以即時拍照并實時回傳反饋到指揮中心的信息平臺。如果是文物問題,平臺就會轉給區文化委處置。“發生文物建筑被擅自遷移、拆除,或是建筑外觀發生刻劃、張貼小廣告等現象,我們就會立刻派人去處置。”王芯說,“還有的情況則需要先進行調查再做處理,比如監督員報告有文物在施工,我們就會先核實這項工程是否經過相關部門審批,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據初步統計,目前東城區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普查登記文物有300余處,由400多名監督員分班時刻守衛。“如果監督員失職而造成不良后果 ,也會受到相應的處罰,甚至被解聘。”
西城區:
胡同大爺應征監督員
家住國家大劇院附近的劉金華最近幾天一直在等電話。自從在媒體上了解到本市要招聘1000名文物安全監督員,已經63歲的劉金華就主動給西城區文化委員會打電話自薦。
“我是一名忠實的文物愛好者,家就住在胡同里,對北京的歷史和文化有感情。”劉金華說,“每天我都繞著住的這片胡同轉上至少三五圈,尤其喜歡去看看那些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這可都是北京的財富。”
報名后,劉金華開始盼著上崗。他說:“我希望能有機會成為文物安全監督員,即使沒當上我也會是一名義務監督員。我特別希望文物部門能給我培訓一下,告訴我平常應該注意留心什么,加強一下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