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22日日清早,一場匯集了祭祀樂舞、皇家游河與龍舟競渡的端午節紀念活動,在北京什剎海后海舉行。
隨著古曲《離騷》悠揚奏響,六名身著古裝彩衣的窈窕舞者,在湖中央設有“三閭大夫之位”牌位的祭祀浮臺上翩然起舞,表達著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恰于此時,一支浩浩蕩蕩的“清朝皇家船隊”,由銀錠橋方向朝著祭祀浮臺徐徐駛來。這一幕,仿佛歷史的勝景重現在人們眼前——駛于最前的是龍船,“皇帝”獨居船頭,“皇后”、“皇子”、“公主”以及“八旗禁衛”所乘之船逐一追隨其后。少頃,龍船駛至湖中心浮臺,“皇帝”向前跨了一步,向祭臺鞠躬揖拜。隨后,他取過“侍衛”手中的鮮粽,投入湖中,以祭奠屈原并以此為百姓祈福。
隨著巡游儀式的結束,一聲哨響打破了尚未淡去的莊嚴和寧靜。后海西岸整裝待發的紅、藍、黃、綠四艘龍舟隊伍應聲而出,鼓聲、吆喝聲加之岸邊觀眾的加油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北京市西城區的普通社區群眾,都沒有專業訓練背景,反倒為比賽平添了樂趣。
“這個儀式讓我們這些現代人也有機會看一看,清朝雍正皇帝是怎么過端午的。”一位在岸邊欣賞完整場活動的大爺說,“雖然不能上祭臺跟著拜拜屈原,但我們還可以吃粽子、賽龍船,這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民俗文化,到了今天還冒著熱乎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