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器、紫砂壺,粘糖人、做毛猴,正在北京國際雕塑公園舉行的北京工藝美術非遺嘉年華上,數十種工藝美術精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在國慶黃金周里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場規模大、品種全、樂趣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盛宴。
本次嘉年華活動展位面積4萬平米,100多家廠商參展,展品類別數十種。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眾多傳承人現場展示燕京八絕中的多項舊時宮廷匠作技藝,并向人們演示兔爺、掐絲琺瑯等北京民間傳承數百年的豐富的傳統手藝,有興趣的觀眾還可以親手體驗這些精美工藝品的制作過程。
本次嘉年華也是眾多文玩收藏愛好者的盛會。從幾十元的手串到十幾萬的沉香,從景泰藍到紫砂壺,從各類玉器到珠寶首飾,滿足了各類收藏愛好者的需求。活動期間,每天都會有業內資深權威專家從收藏知識、收藏文化以及收藏理財等多個角度為玩家剖析各個領域的收藏。
玩累的時候,游客可以到特色小吃區解解饞。“舌尖上的中國”特色小吃區,匯聚了50多種特色美食,全部來自馳名中外的中華老字號,讓人們在有關傳統飲食文化的體驗中滿足口福之享。
此外,嘉年華活動還特設臺灣展區,主推伴手禮和味道臺灣兩個板塊的內容。伴手禮原本是流行于閩臺民間的古老習俗,近幾年來,美麗的寶島臺灣將伴手禮文化全面提升,成為一大產業,借此推廣臺灣特產和臺灣特色;蚵仔煎、肉粽、擔仔面、起司馬鈴薯、鹵肉飯、碳烤雞排、花枝等等來自臺灣的美食,讓游客足不出京就能嘗到地道的千里之外的臺灣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