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對“白色污染”有哪些防治措施?

2006-11-22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從我國“白色污染”的現狀和特點出發,總結國外經驗,對“白色污染”應從回收利用、研制及開發替代產品、加強管理、宣傳教育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1)實行垃圾分類,以利回收利用。清潔的廢塑料制品可重復使用、造粒、煉油、制漆、作建材等。而從垃圾場重新分揀廢塑料制品,則費時費力,且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廢塑料制品進入垃圾流之前將其分類回收上來。目前,發達國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國城鎮盡快推行垃圾分類棄置已勢在必行。

    (2)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可降解塑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縮短了其可降解周期。我國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已經和正在開發出以淀粉、秸稈纖維、天然草漿等材料制成的“綠色”替代品。由紙質、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鐵路列車上使用,從而緩解了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程度。

    (3)加強立法,強化管理,盡量減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規的形式明確生產者、各級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的義務。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國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為此專門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及全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大城市居民的環境意識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完全落實到自身行動上,隨手丟棄廢物,亂倒、亂堆生活垃圾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對“白色污染”的報道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術方面,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產生廢塑料制品的生產經營單位缺乏責任感,沒有意識到自身應履行的義務,沒有回收、利用、處置的壓力。因此,要通過大力開展宣傳教育,讓公眾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要讓大家明白,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不是某一個或幾個部門能辦到的,最重要的在于人人都要樹立良好的節約習慣,增強環境意識和社會公德,要自覺遵守法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關心環境,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