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多了解生產中的節能減排知識

2008-12-03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企業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主體,建設節約型社會離不開建設節約型企業的參與。我國企業要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設節約型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告別傳統經濟,走發展循環經濟之路 

    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解決環境問題、增強經濟競爭力和確保能源安全的關鍵因素,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優化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節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年均節能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國在單位產值能耗方面與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節能的難度也比以往20年要大。 

    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和有效措施是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指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的經濟形態,也可稱為資源循環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資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的基本運行模式是“自然產品→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相對封閉式和非線性式經濟模式,它最終能實現“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目標。 

    循環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經濟而言的。傳統經濟是以“資源———產品———廢棄物———污染物排放”單向流動為基本特征的線性經濟發展模式,表現為“兩高一低”,即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是不能持續發展的模式。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表現為“兩低一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環率,使物質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經濟發展模式。 

    作為節能減排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國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建立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并在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的基礎上,啟動了第二批97個單位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作。激勵政策與約束手段并行 

    降低工業能耗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為了克服能源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確保能源供應安全,需要實施節能優先的戰略,大力推進工業節能。近幾年,國家不斷出臺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獎勵、激勵政策。實施節能減排方面的財稅激勵政策措施,不斷完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財稅政策體系,實現節能者、減排者受益,高耗能、高排放者受罰的體制機制。 

    要推動“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實現,必須借助法律手段。最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規定,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推進能源資源優化開發利用和合理配置,推進有利于節能的行業結構調整,優化用能結構和企業布局。國務院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煤炭等主要耗能行業的節能技術政策,推動企業節能技術改造。 

    與此同時,國家鼓勵工業企業采用高效、節能的電動機、鍋爐、窯爐、風機、泵類等設備,采用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潔凈煤以及先進的用能監測和控制等技術。 

    電網企業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發電調度管理的規定,安排清潔、高效和符合規定的熱電聯產、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的機組以及其他符合資源綜合利用規定的發電機組與電網并網運行,上網電價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新建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燃煤發電機組、燃油發電機組和燃煤熱電機組。國家為企業節能減排創造了良好的節能減排政策環境,與此同時也規定了若干約束辦法。今后,節能減排意識薄弱、節能工作沒有按照法規落實到位的企業,受到的將不僅是經濟處罰,而且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最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對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法律責任作了詳盡的規定。該法規定,生產、進口、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設備的,使用偽造的節能產品認證標志或者冒用節能產品認證標志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強制性能源效率標準的用能產品、設備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責令停止生產、進口、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進口、銷售的用能產品、設備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或者生產工藝的,由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責令停止使用,沒收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情節嚴重的,可以由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大力推廣節能新機制 

    為了推動我國節能工作的深入進行,建立市場經濟下的節能新機制勢在必行。我國通過實施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定節能專項規劃,制定和實施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