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9月16日)

2008-12-03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今年9月16日是第14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其主題為“《蒙特利爾議定書》——國際合作保護全球利益”。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公里至30公里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因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舒適生活的追求,制冷劑、發泡劑和噴射劑等化學制品被大量使用。這些制品中含有大量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如氯氟烴和含溴氟烴等,它們的大量排放對臭氧層構成嚴重威脅。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2003年時,該空洞面積一度達到2900萬平方公里的歷史最高紀錄。 

臭氧層耗減的直接結果是:大氣層中的臭氧含量每減少1%,地面受太陽紫外線的輻射量就增加2%,人類患皮膚癌的患者就會增加5%至7%。過量的紫外線輻射可使農作物葉片受損,抑制其光合作用,改變細胞內的遺傳基因和再生能力,導致農產品減產或質量劣化。過量的紫外線還會殺死水中的微生物,造成某些物種滅絕。 

臭氧層可以停止損耗甚至自身恢復。因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1976年起陸續召開各種國際會議,通過了一系列保護臭氧層的決議,在全球范圍內限制并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 

1987年9月1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主持召開的國際臭氧層保護大會,通過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簡稱《蒙特利爾議定書》),對控制全球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排放量和使用提出了具體要求。1995年,聯合國大會決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蒙特利爾議定書》所有締約方采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到2007年9月,已有191個國家簽署了這一議定書。中國在1991年成為議定書締約方。 

21年來,通過議定書各締約方的共同努力,全球已成功地削減了95%的消耗臭氧層物質。根據去年9月議定書第19次締約方大會達成的協議,主要消耗臭氧層物質將于2030年前在全球范圍內徹底停止生產和使用,這比原計劃提前了10年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