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SO14001?
ISO14001是ISO14000系列標準中的主體標準,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96年正式頒布的可用于認證目的的國際標準,它要求組織通過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來達到支持環境保護、預防污染和持續改進的目標,并可通過取得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的形式,向外界證明其環境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環境管理水平。為了更加清晰和明確ISO14001標準的要求,ISO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并于2004年11月15日頒布了新版標準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規定了組織建立、實施并保持的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模式和17項基本要求,也被稱為17個環境管理體系要素。它們嚴格規范了各類組織實施ISO14001標準,建立和保持環境管理體系所應遵循的原則與要求,是各類組織獲得ISO14001認證的必要條件,也是審核員進行認證的基本依據。
ISO14000產生的緣由是什么?
從80年代起,美國和西歐一些公司為了響應可持續發展的號召,減少污染,提高在公眾中的形象以獲得商品經營支持,開始建立各自的環境管理方式,這是環境管理體系的雛形。1985年荷蘭率先提出了建立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概念,1988年試行實施,1990年進入環境圓桌會議上專門討論了環境審核問題。英國也在質量管理體系標準(BS5750)基礎上,制定BS7750環境管理體系。英國的BS7750和歐盟的環境審核實施后,歐洲的許多國家紛紛開展認證活動,由第三方予以證明企業的環境績效。這些實踐活動奠定了ISO14000系列標準產生的基礎。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正式開展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以規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支持全球的環境保護工作。
ISO14000系列標準有什么特點?
ISO14000系列標準融合了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在環境管理方面的經驗,是一種完整的、操作性很強的管理體系標準,它的主要特點有4個方面。
第一是標準的自愿性,組織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技術條件等選擇自愿采用。第二是標準的靈活性,標準將建立環境行為標準的工作留給了組織自己,而僅要求組織在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時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承諾。第三是標準的廣泛適用性,任何組織,無論其規模、性質、所處行業的領域,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環境管理體系,并按標準所要求的內容實施,也可向認證機構申請認證。第四是標準的預防性,這一系列標準突出強調了以預防污染為主的原則,強調從污染的源頭削減,強調全過程污染控制。
ISO14001標準包含了哪些內容?
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模式是圍繞環境方針的要求展開環境管理,管理的內容包括制定環境方針、實施并實現環境方針所要求的相關內容、對環境方針的實施情況與實現程度進行評審、并予以保持等。環境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包括組織結構、規劃活動、機構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這些管理要素與企業生產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是類似的,沒有本質區別。
這一環境管理體系模式遵循了傳統的PDCA管理模式:規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ION),即規劃出管理活動要達到的目的,管理的主要對象和遵循的原則;在實施階段實現目標并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以上工作原則;檢查和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以保證實施與實現過程不會偏離原有目標與原則,實現過程與結果的改進提高。
實施ISO14000有何意義?
ISO14000系列標準歸根結底是一套管理性質的標準。它是工業發達國家環境管理經驗的結晶,在制定國家標準時又考慮到了不同國家的情況,盡量使標準能普遍適用。它的意義在于ISO14001標準可以促使企業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減少環境負荷;促使企業節約能源,再生利用廢棄物,降低經營成本;促使企業加強環境管理,增強企業員工的環境意識,促使企業自覺遵守環境法律、法規;樹立企業形象,使企業能夠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熊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