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么不要吃魚翅?
答:魚翅是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魚翅本身并沒有什么味道,魚翅湯的美味主要來自它的配料。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魚翅并不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它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質,膠原蛋白質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是不完全蛋白質,營養價值并不高,還比不上含有完全蛋白質的鯊魚肉。相
反地,吃魚翅反而對健康有害。魚翅中水銀和其他重金屬的含量都比其他魚類高很多。這是因為工業廢水不斷地排入海洋,使得海水中重金屬含量較高,并進入海洋生物體內,而鯊魚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吞食了其他魚類后,食物中的重金屬也隨之進入鯊魚體內,積累下來,因此鯊魚體內的重金屬的含量會越來越多。吃了魚翅后,水銀和其他重金屬進入人體,能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腎臟、生殖系統等。
捕殺魚翅的過程非常殘忍。因為鯊魚肉價值很低,漁民捕捉到鯊魚后,只割下鯊魚的鰭部分而舍去鯊魚肉,把鯊魚身體拋回海里以便留下船上空間存放魚翅,使漁民能捕殺更多的鯊魚。這些沒有魚鰭的鯊魚在海里無法游動,要么窒息而死,要么成為其他鯊魚或別的動物的食物。供應魚翅市場需求是捕殺鯊魚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曾估計每年有一千萬條鯊魚被捕殺。實際情形可能比這嚴重得多。據2006年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一項研究,每年有3千8百萬條鯊魚因為魚翅市場的需要而被捕殺。而且魚翅市場在不斷擴大,據估計每年增長5%。
(編寫:方舟子)
問:為什么不要吃燕窩?
答:這里的燕窩,是指金絲燕的巢。金絲燕是一種候鳥,每年(北半球的)冬天從寒冷的北方飛往熱帶、亞熱帶沿海,在那里的天然巖洞壁上筑巢產卵,繁殖后代。燕窩的主要成分是風干的金絲燕的唾液,再加上一些海藻、絨羽及植物纖維。風干的金絲燕的唾液成分主要有酶、粘液蛋白、碳水化合物及一些鹽。這些東西,在其它動物的唾液中也可以找到,根本沒有任何神奇之處。
在中國文化中,燕窩被看成是一種滋補的珍品。由于這個無稽的認識,燕窩變成了一種昂貴的商品,并支撐了一條從采集、加工到消費的產業鏈。因為這個錯誤的認識,東南亞沿海自然生態中的金絲燕受到了人為毀滅性的打擊。
其實,燕窩做為一種食物,并沒有給我們人類帶來任何獨特的東西。它提供的那點營養價值,完全可以被價格低很多很多的雞蛋、牛奶和肉取代。
無論是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生態的角度,我們都不應該吃燕窩。
(編寫:太蔟)
問:為什么為了環保不要吃發菜?
答:發菜本身并沒有特別之處,它的學名是發狀念珠藻,由于它的名字的發音和“發財”相近而常被人們以討口彩為由食用。它是一種在陸地上生活的藍藻,在我國西部的青海、寧夏、甘肅和內蒙古等地區分布。
肉眼可見的發菜由多股藻絲纏繞而成,這種植物貼著地表生長,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此外,發菜還具有固氮(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含氮的肥料)能力,可以給土壤增加肥力。
然而,由于它生長緩慢,大規模地采集發菜已經造成這種藻類資源的逐漸枯竭。而且,由于采集發菜通常使用釘耙“摟”的方式,在采集的同時也對地表的植被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這讓本來就十分脆弱的草原和荒漠生態環境更加惡化,失去了植被保護的土壤容易被侵蝕。過度采集發菜已經對中國西部地區的生態造成了破壞,受影響面積甚廣。2000年,中國已經宣布禁止發菜的采集和銷售。
另外,食用發菜還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包括發菜在內的一批念珠藻植物含有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這是一種神經毒素。
(編寫:柯南)
問:為什么不要把虎骨當藥物?
答:中國傳統醫學和民間傳說虎骨“溫腎補陽、強筋健骨、填精益髓、通筋活絡”,對治療陳年風濕、臂脛疼痛、腰腿不遂等病癥有奇效。這些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從理論上說,虎骨的成分與其他哺乳動物的骨骼不會有實質的區別,并不含有獨特的活性物質。認為吃骨就能治療骨骼疾病的“吃什么補什么”的觀念是荒唐的,也沒有嚴謹的臨床研究表明吃虎骨對任何疾病有治療效果。傳統醫學和民間之所以相信虎骨(以及虎鞭、熊膽、犀角等)是良藥,是因為這些動物兇猛、強壯引起的聯想,以為吃了它們的身體部位就能將其神奇威力轉移到自己身上,類似感應巫術,是一種迷信。
虎是最瀕危的物種之一。華南虎已在野外消失,其他虎亞種在野外也都岌岌可危。數量最少的蘇門答臘虎和東北虎野生的都分別只有400~500只,數量最多的孟加拉虎野生的也不足2000只。另外還有大約600~800只野生馬來虎和1200~1800只野生印支虎。一個群體要避免近親繁殖,能夠長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幾百頭個體,而目前沒有一個虎的亞群體有超過250只具有繁殖能力的個體。
虎沒有天敵。虎的唯一敵人是人類。一百年間世界上野生虎的數量從10萬只減少到只有幾千只,完全是人類導致的:破壞了其棲息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