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專家指出,非環保袋雖給市民帶來不少方便,但另一方面卻給環境造成污染,有些非環保袋是不能用于裝食物的,這會對人體健康有不可低估的危害。醫學專家指出,食品,尤其是熟食,用非環保袋包裝以后,常常容易變質,人吃了這類變質食品后,易引起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此外,塑料本身會釋放有害氣體,因在密封袋中長期積聚,濃度隨密封時間增加而升高,致使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對兒童健康發育影響尤為突出。
攤檔上經常使用的顏色特別深的非環保袋,有著巨大的危害。它是用回收的廢舊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的,對人體的危害極大,不能用來裝直接入口食品;另外,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存放含酒精類食品、含油食品,否則袋中的鉛就會溶入食品中;同時這種非環保袋也不能放溫度在50°C以上的食品。
環保專家指出,現在市面上使用的非環保袋有的是不允許盛裝食品的。非環保袋有三種:一種是既不能沾皮膚,又不能放食物的,只能用來裝建筑材料;一種用來裝服裝;還有一種是可勉強用來盛放食品。有些塑料制品中加入了穩定劑,而這些添加的穩定劑主要是硬脂酸鉛,會造成積蓄性鉛中毒。
行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銷售和使用的非環保袋,絕大多數是各地小型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有相當數量是再生塑料制品,利用垃圾站收揀的廢舊塑料、工業廢棄物和醫療機構丟棄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未經消毒處理,就私下將其加工制成食品袋投入市場。
這些再生塑料含有嚴重超標的病菌和致癌物,用這種塑料制品包裝直接入口的熟食品,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這樣的非環保袋含有大量肉眼所無法看到的病菌,長期使用這樣的一次性塑料食品袋極易導致慢性食物中毒。
對此,市民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對有毒和無毒的非環保袋進行檢測:
感官檢測法:無毒的非環保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無色透明,有柔韌性,手感潤滑,表面似有蠟;有毒的非環保袋顏色混濁或呈淡黃色,手感發粘。
用水檢測法:把非環保袋置于水中,并按入水底,無毒非環保袋比重小,可浮出水面,有毒非環保袋比重大,下沉。
抖動檢測法:用手抓住非環保袋一端用力抖,發出清脆聲者無毒;聲音悶澀者有毒。
火燒檢測法:無毒的聚乙烯非環保袋易燃,火焰呈藍色,上端黃,燃燒時像蠟燭淚一樣滴落,有石蠟味,煙少;有毒的聚氯乙烯非環保袋不易燃,離火即熄,火焰呈黃色,底部呈綠色,軟化能拉絲,有鹽酸的刺激性氣味。
隨著經濟的發展,去超市購物已成了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們也早已習慣了超市免費提供的非環保袋。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非環保袋的消費量正在逐年提高,塑料包裝已占包裝材料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上海塑料包裝材料年產量高達15萬噸。這些花花綠綠、大大小小的非環保袋對于環境的危害無疑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