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改委去年年底公布的數據中,“十一五”前兩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5.38%,僅完成規劃目標的26.9%。我國原本計劃到2010年時,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這意味著,“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任務將相當艱巨。
2月底結束的地方兩會上,有近20個省——盡管它們在去年遭受了經濟重創——將GDP增長目標定為兩位數。這種超越中央“保八”底線的自信心,讓各地公布的未來兩年投資計劃可達中央投資計劃的八倍之多。
一個無法忽視的隱患浮出水面:地方加速度保增長的需求,與中央節能減排目標的背離。
可怕的建筑能耗
建筑能耗問題到底有多么嚴重?
2.3、95%、700。
這些都是很普通的數字。
其背后的事實是:“直到2002年末,我國節能建筑面積只有2.3億平方米。而據分析,我國目前處于建設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20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設增速,預計到2020年,全國高耗能建筑面積將達到700億平方米。”
問題似乎很嚴重,但是這樣的數字似乎離日常生活還是很遠,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解讀:
目前,我國已建房屋大量屬于高耗能建筑,總量龐大,潛伏巨大能源危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僅到2000年末,我國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計3.76億噸標準煤,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總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對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25%。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鄭一軍說:“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繼續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耗能將達到1089億噸標準煤;到2020年夏季,空調高峰負荷將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能力,這將會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量。”
簡單地說,如果我們不注重建筑節能的話,15年后,中國建筑內的能耗,光是夏天空調就需要10個三峽電站才能滿足。
市場在哪里?
中國住宅能耗高主要是因為存在很多“短板”。有些開發商所炫耀的某些單項節能技術就是那些“長板”,一套住宅無論采用了多少塊“長板”,如果未經過整體的配套設計,只要存在一塊“短板”,節能效果將大打折扣,甚至前功盡棄。
2007年,財政部會同建設部利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9億元,對實施改造成績突出的城市給予以獎代補的獎勵。
國家的資金投入與現已成熟的技術,好比沙漏的兩端,亟待出現的是能充分聯通這兩極的整合型中間產業,既能整合整個建筑領域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為開發商打造適合的節能建設設計方案,又能可以兼顧低端消費群體的承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打破節能建筑與經濟適用的矛盾體。
國奧村的示范
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西北角,與森林公園相望的就是著名的國奧村,這座樓群外表上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由于是超低減排建筑,居住者幾乎不用在冷暖空調和日常照明等方面花什么錢。
有這樣一組數據能體現出國奧村的節能價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貢獻率為65.7%,實現節能83%;年節電量1000萬千瓦時、節煤2.6萬噸;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7噸、二氧化硫155噸,粉塵280噸……
2008年,國奧村接到了美國綠色建筑協會頒發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金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社區獲得該獎項。而成就它如此殊榮的,卻是一家僅成立2年、名不見經傳的節能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