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都匯聚在丹麥哥本哈根,等待即將達成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時候,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現實卻是,如果不對如何資助低碳經濟轉型的問題加以慎重考慮的話,那么任何達成的協議都將會是枉然。
以太陽能為例,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投資只能在大約40年之后才能收回成本。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太陽能作為一種無限的資源,至今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應用。而美國一家名為SunEdison的太陽能公司將2億美元銷售作為其公司啟動資金的動作卻值得一探究竟。
SunEdison的商業模式為太陽能融資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該公司不將太陽能板直接賣給像沃爾瑪、沃爾格林和斯特普爾斯這樣的零售商,而是租賃給他們,合約為二十年。同時,附帶藍籌租賃協議為其融資擔保。這家公司為客戶有效地創造了企業綠色債券。并在這一過程中,至少為其“承租人”解決了太陽能融資的難題。
售后回租這種模式在房地產行業中已經相當普遍,若在太陽能行業應用這一商業模式,將有助于解決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考慮的如何實現低碳經濟轉型的融資問題。
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電動汽車,地熱能利用以及電網的升級改造,如果想要達到任何承諾的減排目標,綠色技術投資的數目將無疑是巨大的。如果我們想要避免所謂的“世界末日”,就必須在未來40年內相對于1990年減排80%,而僅僅靠排放權交易、雨林保護以及發展家庭用能監測裝置都無法根本性地達到這一目標。與此同時,盡管人們開始關注個人行為對減排的貢獻,但是僅僅靠少坐飛機、多關燈或者少吃肉及奶制品也是無法根本逆轉災難性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而綠色產業革命卻正好能解決我們當前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此刻大多數國家還沒有綠色產業融資相關的清晰戰略,而且對此問題的考慮尚不周全。
當前,綠色技術已不缺乏,但是實現綠色技術大規模應用的能力還很匱乏。銀行家、金融家和金融學者需要著手解決這一挑戰。這也即意味著需要解決如何能正確評價風險的問題。目前,金融家過高地估計了清潔技術的風險。這不僅是因為目前還存在著政治的不確定性,也是由于技術革新和金融技能之間的信息滯后。而這一滯后造成了現有的綠色產業增長的結構性障礙。當人們談論到可再生能源的時候,投資回報周期長已經成為大家經常性談論的話題,而這已經成為潛在的合同問題以及政策激勵問題。而我們需要同時解決和克服這兩個。
同時,政府也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能最好地支持產業轉型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在哥本哈根實質性地展示他們的承諾。這就意味著政府不僅要將他們定位為游戲規則制定者的角色,也要作為采購方、金融紐帶、提升激勵政策的角色,以促進投資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的融資能力。目前,中國在這方面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中國通過啟動政府資助清潔能源的方式,其綠色產業變革的進程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
無論是在今年的哥本哈根還是在明年達成減排的承諾,對這些承諾的判斷只能根據我們實際的行動能力而論。沒有技術產業的參與,僅靠金融界和政府確定資金的流向和保證解決氣候變化手段的效果,任何可能達成的協議都將有可能無法實現。考慮到這樣的結果將造成全球性的災難,我們必須立即將我們的氣候談判的焦點從談判各國的政治權力轉移到現實世界的問題上來,即如何保證將減排承諾轉化為有意義且長期有效的行動。
以太陽能為例,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投資只能在大約40年之后才能收回成本。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太陽能作為一種無限的資源,至今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應用。而美國一家名為SunEdison的太陽能公司將2億美元銷售作為其公司啟動資金的動作卻值得一探究竟。
SunEdison的商業模式為太陽能融資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該公司不將太陽能板直接賣給像沃爾瑪、沃爾格林和斯特普爾斯這樣的零售商,而是租賃給他們,合約為二十年。同時,附帶藍籌租賃協議為其融資擔保。這家公司為客戶有效地創造了企業綠色債券。并在這一過程中,至少為其“承租人”解決了太陽能融資的難題。
售后回租這種模式在房地產行業中已經相當普遍,若在太陽能行業應用這一商業模式,將有助于解決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考慮的如何實現低碳經濟轉型的融資問題。
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電動汽車,地熱能利用以及電網的升級改造,如果想要達到任何承諾的減排目標,綠色技術投資的數目將無疑是巨大的。如果我們想要避免所謂的“世界末日”,就必須在未來40年內相對于1990年減排80%,而僅僅靠排放權交易、雨林保護以及發展家庭用能監測裝置都無法根本性地達到這一目標。與此同時,盡管人們開始關注個人行為對減排的貢獻,但是僅僅靠少坐飛機、多關燈或者少吃肉及奶制品也是無法根本逆轉災難性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而綠色產業革命卻正好能解決我們當前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此刻大多數國家還沒有綠色產業融資相關的清晰戰略,而且對此問題的考慮尚不周全。
當前,綠色技術已不缺乏,但是實現綠色技術大規模應用的能力還很匱乏。銀行家、金融家和金融學者需要著手解決這一挑戰。這也即意味著需要解決如何能正確評價風險的問題。目前,金融家過高地估計了清潔技術的風險。這不僅是因為目前還存在著政治的不確定性,也是由于技術革新和金融技能之間的信息滯后。而這一滯后造成了現有的綠色產業增長的結構性障礙。當人們談論到可再生能源的時候,投資回報周期長已經成為大家經常性談論的話題,而這已經成為潛在的合同問題以及政策激勵問題。而我們需要同時解決和克服這兩個。
同時,政府也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能最好地支持產業轉型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在哥本哈根實質性地展示他們的承諾。這就意味著政府不僅要將他們定位為游戲規則制定者的角色,也要作為采購方、金融紐帶、提升激勵政策的角色,以促進投資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的融資能力。目前,中國在這方面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中國通過啟動政府資助清潔能源的方式,其綠色產業變革的進程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
無論是在今年的哥本哈根還是在明年達成減排的承諾,對這些承諾的判斷只能根據我們實際的行動能力而論。沒有技術產業的參與,僅靠金融界和政府確定資金的流向和保證解決氣候變化手段的效果,任何可能達成的協議都將有可能無法實現。考慮到這樣的結果將造成全球性的災難,我們必須立即將我們的氣候談判的焦點從談判各國的政治權力轉移到現實世界的問題上來,即如何保證將減排承諾轉化為有意義且長期有效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