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調查稱九成人支持生活垃圾分類 不足兩成人行動

2011-04-20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4月14日,北京首個實現廚余垃圾就地分解和生活垃圾分類的項目在北京保障房紅獅家園啟用。

  日前,國內首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在該規定中,政策制定者詳細列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對象、方法、相關責任人以及處罰辦法等具體內容,并明確指出,廣州市將于2012年建立起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對200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5%的人支持生活垃圾分類,其中58.4%的人表示“非常支持”。此次調查中,“80后”占37.9%,“70后”占36.3%。有25.0%的人居住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

  僅12.4%的人非常了解垃圾分類正確方法

  幾年前,一部紀錄片讓家住北京市雙榆樹某小區的何芳了解到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那個紀錄片講的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們光鮮體面,城市卻被骯臟的垃圾山重重包圍。我特別直觀地體會到了處理生活垃圾的重要性。垃圾分類正是處理生活垃圾的最佳辦法,不但有利于保護環境,更能將分開的垃圾變廢為寶,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雖然何芳認識到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好處,但是她坦言自己是“行動上的矮子”。“去年年初,我們小區里更換了新垃圾桶和垃圾車,上面都貼著‘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識。開始時,大家覺得挺新鮮,也做了一陣兒。但后來我發現大家丟在兩個桶里的垃圾其實都差不多,所以也就跟著隨便扔了。”

  像何芳這樣的人并不少。調查顯示,78.7%的人表示自己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的益處。但僅有18.2%的人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不同類型的城市間,堅持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的受訪者所占比例也有顯著差異。具體而言,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中,堅持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的受訪者所占的比例為23.2%,明顯高于其他大城市(16.1%)與中小城市(16.4%)。

  謝新源是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城市固廢工作組調研項目的負責人。據他介紹,從去年起,北京已經開始在600多個小區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并在大部分試點小區配上了廚余垃圾分類運輸設施。但是,即使在試點社區,仍有很多居民抱怨自己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沒有意義,因為在家里分類,倒出去又被混在一起。所以,很多人沒能很好地堅持下去。

  對于垃圾分類正確方法,調查中也僅有12.4%的人表示自己“非常了解”。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教授指出,由于宣傳不夠,現在大部分老百姓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識還停留在“可回收”與“不可回收”這種粗略的劃分上,很少有人能完全掌握通行的四類劃分法。

  一般而言,生活垃圾大致可被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它們分別對應的垃圾桶顏色依次為藍、綠、紅、黃。

  為什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如此之難?

  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就曾被列為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然而,10多年過去,生活垃圾分類在這些城市仍未得到有效推行。

  為什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如此之難?調查顯示,受訪者眼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們難以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63.0%)。其他原因還有:政府不重視(62.1%);政府投入不夠(61.4%);分類標準復雜,很難掌握(54.3%)。

  “在我國,居民從小就缺失環保價值觀教育,所以生活垃圾分類難以內化為人們的生活習慣不足為奇。”為了讓更多的人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宋國君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小范圍的實驗——起草并推行《中國人民大學校園內生活垃圾減量化系統方案》。他告訴記者,如果自己的實驗成功,將會促使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的工作中來,從而對整個社會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宋國君認為,在生活垃圾分類的問題上,人們的習慣與政府的作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他舉例,臺北和北京兩地居民的生活習慣、生活垃圾的種類都非常相似,可是臺北生活垃圾分類推行的情況卻明顯好于北京。“原因就在于,臺北市政府已經制定出了細致、全面的法規政策,并將其向市民進行充分的宣傳。這樣一來,生活垃圾分類在臺北就成了一個上至市長下至老百姓都紛紛參與的全民行動。臺北市的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謝新源認為,政府在制定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政策中,對民間的聲音重視得不夠。“我們對一些政府出臺的文件和人大立法提過建議,但是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的確組織過一些專家論證會,但是卻很少邀請市民和民間環保積極分子參加。”在他看來,這正是導致垃圾分類政策實際可執行性有所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謝新源說,在小區放上幾個垃圾桶、垃圾車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關鍵要在制度和管理上進行創新,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他建議,政府在制定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中,應充分考慮民間的意見。只有這樣,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才能真正在基層順利推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