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人口增長將使人類面對環境惡化挑戰

2012-03-13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隨著發展中國家發生改變及其人民對設施越來越高的需求,能源和環境問題將加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認為,隨著世界各地人口持續增長,大國或者發展中國家不斷上升的影響力正在塑造我們未來的全球性挑戰。

  據環境新聞服務網報道,麻省理工學院針對全球科學和政策變化開展的聯合項目近日發布的《2012年能源和氣候展望》報告預測,到2050年時,能源的消耗可能會增加一倍。屆時,快速發展的G20國家的車輛保有量將達到目前的4倍以上,其中包括俄羅斯、巴西、墨西哥、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

  “盡管我們早已知道,除歐洲、北美和日本以外的經濟大國對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但其(到2050年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量的急劇增長”如報告所預測的那樣“是驚人的”,該聯合項目的主管之一、報告的首要作者約翰?賴利(John Reilly)說。

  賴利的合作團隊的預測基礎是聯合國做出的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將超過100億的估計。他們利用計算機模擬系統來預測這種人口增長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能源和氣候,并綜合考慮了20國集團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國際會議上承諾的到2020年的減排目標。

  “持續增長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濃度以及氣候變化——即使假設歐洲、北美和日本減排成功——尤其令人不安,這表明需要加倍努力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賴利說。

  報告預測,隨著俄羅斯、巴西、墨西哥、中國、印度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以及其能源消耗的大幅提高,它們也可能將成為最大的排放源,促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翻番、本世紀碳排放量增至3倍。

  報告顯示,隨著排放量的增加,到本世紀末,溫度將升高多達6.7攝氏度,這一數字略高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6.4攝氏度的升溫預測。

  雖然研究人員指出,溫度升高多少被認為是危險的仍處于爭議和不確定之中,但他們表示:“我們研究中預測的增幅——到2100年為3.5攝氏度到近7攝氏度或更高——將構成威脅,幾乎不會有人為此辯解。”

  報告顯示,除二氧化碳之外的溫室氣體也將顯著增加。盡管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溫室氣體排放仍將來自于二氧化碳,但其他類型的來源也可能會增加,比如化肥產生的一氧化二氮、牲畜產生的甲烷等。報告指出,由于這些其他類型的排放可能會更加普遍,這類減排也應成為工作重點。

  報告預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仍將是下半個世紀的主要能源形式。

  美國能源部和一些大型能源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和英國石油公司,也發布了類似的報告。兩家公司均表示,發展中國家造成全球能源消費大幅上漲的預測與他們的到2030年的預測非常相似。

  但賴利說,雖然預測相似,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報告視野更為廣闊。 “在這一時期(到2030年)的預測頗為類似,但由于將到2050年的詳細預測以及到2100年人口和經濟增長對全球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囊括了進來,我們開始更加清晰地看到,如果這樣下去,我們可能要面對的環境風險。”

  隨著世界的變化,“蝴蝶效應”確實會顯現出來。人口數量增長,對奢侈品和商品的需求加大,能源需求和潛在的環境危害也將隨之增加。要改變這些潛在的環境影響,不能只依靠一個國家或一個人的努力,而是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