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本市在職職工的門診、住院治療費用經過醫保報銷后,將可通過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再次報銷,每年最高可累計報銷10萬余元。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此項舉措可惠及全市360萬在職職工。
據了解,職工互助保障計劃主要是在職工基本的醫療保險之外,通過保險再給職工提供一份保障,以緩解患病、意外等給職工帶來的醫療負擔及企事業的經濟壓力。目前本市已推出職工重大疾病互助、住院醫療互助、意外傷害互助、女職工特殊疾病互助等多個種類的保障計劃,參與互助保障計劃的職工,一般只需要繳納十幾元或數十元的費用,患病后即可在保障期內獲得萬元到數萬元不等的互助保障金。本市職工互助保障計劃今年推出新的醫療險種,參加的職工看病費用經醫保報銷后,可通過所在單位工會申請“二次報銷”。
受益人群
市總工會今年推出《在職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凡參加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所在單位向市總工會上交工會經費,并由市總工會管理的工會會員均可以參加、享受該計劃。沒有建立工會組織的單位職工,可以通過集體參保來享受該計劃。據介紹,經初步測算,全市范圍內可享受該優惠政策的職工將近360萬人。
報銷比例
依據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規定,對于門診治療、住院治療的“自付一”費用可獲醫療補助。從起付線至封頂線部分,給予報銷20%;封頂線以上部分,按40%-80%給予報銷。目前,門診醫療起付線1800元,住院醫療起付線1300元,二次以上住院的起付線為650元。如職工李先生今年看病花了5萬元,那么經過醫保報銷后,剩下的錢可以再次通過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報銷一部分。
報銷程序
參加保障計劃的職工向所在單位申請,由市總工會互助保障辦事處協同市社保中心進行審核批準即可,報銷金額直接打入職工的京卡·互助服務卡中,各項累計報銷最高額每年100653元。
本計劃自5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由于保障責任期為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以參保職工今年5月以前發生的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也可以納入參保范圍。
■名詞解釋
自付一
“自付一”是指職工年度產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內,但是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規定不予報銷,應由個人負擔的那一部分費用(包括基本醫療保險起付線以下部分以及超過起付線以上應由個人按比例負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