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北京市29個家庭獲得了一份特殊的榮譽——“幸福家庭”榮譽證書。這29個家庭的幸福生活組成了本市首個幸福家庭榜,亮相安貞公園,同時以他們為原型的話劇、小品將陸續上演。評選“幸福家庭”的這一創意也有望在全市推廣。
自強是福
12年前,一場車禍改變了一個家庭。
24歲的侯鵬因車禍不幸成為重度殘疾人,車禍發生后,曾一度昏迷,大夫預言:保住性命,也是植物人,終身失明、失語、偏癱。但侯鵬又是幸福的,他50歲的媽媽郭惠平提前退休,照料兒子,竟將他從深度昏迷中喚醒。
收拾屎尿、翻身捶背、擦洗身體……郭惠平悉心照顧著昏迷的兒子,為了喚醒兒子,她買來錄音機放歌,一遍一遍地給兒子講故事,過年還送給兒子禮物和壓歲錢。
郭惠平忙碌了8個月,終于喚醒兒子。漸漸蘇醒的侯鵬不僅能夠認出親人,還會笑了,會和親人握手。那一刻,郭惠平落下幸福的眼淚。12年來,在媽媽的幫助下,侯鵬已經能自己穿衣、站立,還能扶著墻走幾步。2008年汶川地震,侯鵬還拿出100元壓歲錢捐給災區。
兒子每多走一步,每多笑一次,都是郭惠平莫大的幸福。
包容是福
婆媳關系歷來都是難斷的家務事,但安華西里二區的畢金芬卻用包容“抓住”兩個兒媳的心。
畢金芬的二兒媳是獨生女。過門的頭一個年三十兒,畢金芬發現二兒媳神情不對,她轉念一想,孩子一定是想自己父母了。她和老伴商量:人家老兩口把惟一的寶貝女兒嫁過來,不能讓他們冷冷清清過年。
吃完午飯,畢金芬就將老二夫妻“趕”出門,她對老二說:“你陪媳婦回娘家過年,老大一家在就行了,替我們給親家帶好。”聽著婆婆的話,二兒媳眼圈紅了。午夜時分,二兒媳打來電話,頭一句就說:“謝謝媽!”
2010年,畢金芬老伴生病住院,她自己無法照顧,只好讓大兒子和大兒媳來幫忙。沒想到大兒媳的父親也生病需要照顧。畢金芬聽說這事兒,趕緊讓老大夫妻去照顧親家,自己則請了護工照顧老伴。
婆媳關系這么好,鄰居朋友紛紛來“取經”。畢金芬說,訣竅就四個字——體諒包容。
熱心是福
裕中東里一號院的張健退休12年,為鄰里服務了12年。“舉手之勞,別人方便,我也高興,鄰里和諧就是幸福!”
張健經常幫別人到銀行排隊交水費、交燃氣費,“鄰居們上班都忙,我退休閑著,就幫大家跑跑腿兒。”
2010年10月的一天,一戶居民家上班忘關水龍頭,水漏到樓下。鄰居找到張健,她馬上抄起電話聯系房主。從晚上7點到9點,幾經周折終于聯系到房主。看著兩家人和和氣氣解決問題,熱心的張健悄悄地下樓回家。“不用別人感謝,咱就是熱心腸,能幫忙就伸把手,這是我的福分。”
朝陽區有關負責人表示,29個幸福家庭的故事將在安貞公園內長期展出,他們的故事將為市民提供幸福范例。本市社會建設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評選幸福家庭的創意有望在全市推廣。